2025年11月24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11版:远去的市声帆影

李白苏轼皆“铁粉”

朱元璋乾隆也为黄大仙“写诗应援”

记者 徐桢瑾

古人如何追星?对文人墨客来说,写诗是他们为偶像“应援”的方式之一。

历史上,以黄大仙为题材的诗歌层出不穷,或赞颂其功德,或借其形象抒发个人情怀。他的“粉丝”,既有李白、苏轼这样的诗词大家,也有范浚、王柏这样的硕儒,还有朱元璋、乾隆这样的帝王。他们都为黄大仙写过哪些诗?

诗词大家于笔下追慕仙道

在晋代的游仙诗中,黄大仙一直是经久不衰的诗歌主题。唐朝时,许多诗人都承继游仙诗的传统,写了大量与黄大仙有关的诗。其中,就包括“诗仙”李白。

他爱好寻仙访道,《古风·其十七》是他写黄大仙诗文中最有名的一首:

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

我愿从之游,未去发已白。

不知繁华子,扰扰何所迫。

昆山采琼蕊,可以炼精魄。

李白表示,他很羡慕黄初平在金华山修炼成仙的机缘,借诗表达了自己对求仙问道的向往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此外,在他的其他诗里,也多次提到赤松子,表达自己欲与之同游的愿望,是真正的“铁粉”。

苏轼同样对黄大仙情有独钟。“相期赤松子,永望白云岑”“我欲乘飞车,东访赤松子”“黄公献紫芝,赤松馈青精”“问羊独怪初平在,牧豕应同德曜看”……这些都是他写黄大仙的诗,受其影响,他的弟弟苏辙也写了不少有关黄大仙的诗。

历朝历代,还有许多诗词大家都追慕黄大仙,比如杜甫写过“似闻昨夜赤松子”,白居易写过“御寇驭泠风,赤松游紫烟”,孟浩然写过“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陆游写过“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辛弃疾写过“他日赤松游,依然万户侯”,元好问写过“古来帝王师,或从赤松游”。

金华学者也爱吟咏黄大仙

南宋时期,金华学派的学者以金华为中心,写诗著文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学术风格。他们写诗时,也爱援引黄大仙的典故。

被誉为“婺学之开宗,浙学之托始”的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诗人范浚,尤为钟情金华山,常登临览胜,并以诗抒怀。

他在《次韵婺守林懿成检正游赤松绝句四首·其一》中写道:“宝积峰前露术香,使君行旆照晴阳。佳游会自希高躅,可是空寻叱石羊。”《其三》则为:“紫烟仙客古祠堂,青士苍官屹道傍。想见隼旟穿翠帐,有人迎路晓骑羊。”还有一首《游赤松观》全诗为:“灵祠丹井余真迹,祠下老松森百尺。仙子骑鲸去不归,痴人犹问山中石。”

“北山四先生”之一的王柏同样痴迷于金华山的灵秀风光,写了不少与黄大仙有关的诗,在《和前人小桃源韵》这首诗中就提到黄大仙“叱石成羊”“羽化飞升”等典故。此外,他写的《仲夏游赤松有感》《赤松夜宿》《夜宿赤松梅师房》等其他诗词里,也多次写到了黄大仙。

“北山四先生”中的另一位金履祥写过一首题为《游赤松口占》的诗:“苍虬夹岸几重重,灵液飞流碧涧通。可是神人易忘世,人间争得此山中。”看来,大家都很想与黄大仙同在金华山修仙论道。

黄大仙的帝王“粉丝”们

历史上,共有14位帝王为黄大仙重修宫观、颁发封诰、题诗赞咏或进行封赏。明清时期,就有几位帝王写过以黄大仙为题材的诗词作品。

明太祖朱元璋写过一首《牧羊儿土鼓》。传说他行军到金华时,在金华山赤松宫题留此诗:

群羊朝牧遍山坡,松下常吟乐道歌。

土鼓抱时山鬼听,石泉濯处涧鸥和。

金华谁识仙机密,兰渚何知道术多。

岁久市中终得信,叱羊洞口白云过。

朱元璋在诗中抒发了对黄大仙的尊崇与追慕,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亦在字里行间融入了对生命真谛的思考,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朱元璋的曾孙、明宣宗朱瞻基也写过黄大仙题材的诗词。他在《御制山水图歌赐长春真人刘渊然归南京》中写道:“还来赤松子,亦有安期生。上朝南极寿昌星,好山好水清且明。”

此外,乾隆皇帝在诗作中也屡次吟咏黄大仙,其笔下既有“功成寻赤松”的隐逸之思,亦有“瑶池会王母,赤松子应领群仙”的遐想。这些诗句不仅折射出清代文人对道教仙踪的追慕,也展现出帝王对黄大仙文化的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