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科学》杂志发布上山文化重要研究成果

“中国是世界稻源”获国际权威认证

本报消息(记者 傅夏璇)上山文化相关论文于北京时间5月24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吕厚远研究员科研团队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沂大学、浙江省浦江县上山遗址管理中心等全国13家单位的专家紧密合作,在上山文化的多个遗址联合开展水稻起源研究,揭示出一段长达10万年的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连续演化史。这进一步确认中国是世界水稻的起源地,距今约1万年的上山文化在世界农业起源中具有重要地位。

5月24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浦江县政府在浦江县发布了这一重大研究成果。

据介绍,中国科学家建立了有效区别野生水稻和驯化水稻的科学标准,运用多学科攻关手段,结合田野考古,获得一系列重大发现。早在10万年前,野生水稻就已在长江下游地区分布,为先民利用、驯化水稻提供了条件;约2.4万年前,气候进入寒冷的盛冰期,人类探索新的食物来源,开始采集并利用野生稻;约1.3万年前,人类开始有意或无意地栽培野生水稻;约1.1万年前,驯化水稻登上“历史舞台”。专家指出,这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可以说,稻作农业起源的时间和麦作农业在西亚两河流域起源的时间是同步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底青云表示,这项研究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揭示了水稻从野生到驯化长达10万年的演化历史,更在于它对于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和农业文明起源具有深远意义。

浦江县上山遗址发现于2000年11月。上山文化于2006年11月命名。目前,已发现24处上山文化遗址,均位于浙江省。它们组成了中国境内乃至东亚地区目前已知规模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