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非洲青年和记者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从群众身边事看“家门口”的民主

记者 杜晓萍 叶永永

5月24日,第八届中非青年大联欢浙江(金华)行的非洲青年走进人大代表联络站、政协“民生议事堂”,亲身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来自中非合作论坛52个非方成员的64名非洲青年代表参加。此外,来自27个国家的28名非洲记者同行。

武义县人大代表联络总站内,法规起草部门正举行“后陈经验”立法调研座谈会,征求人大代表意见建议。此外还有人大代表坐班接待群众,面对面倾听群众所需所盼。

尼日尔青年阿卜杜勒·卡里姆·马马内·巴尔穆听得格外认真,他对中国式民主有着自己的理解。“不管是国家还是地方,都优先考虑人民利益。”他说,人大代表联络站把人民和政府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双方顺利对话,是非常重要的平台。

走进壶山街道古城人大代表联络点,非洲青年又观摩了《关于优化1路公交线路 完善配套设施的建议》“代表问政”活动。

来自毛里塔尼亚的青年理事会成员伊斯梅尔·西拉全神贯注,对人大代表印象特别深刻。“中国从国家、省到市、县、乡镇(街道)都有人大代表,形成了完整的制度体系,可以更好地联系基层,也能让基层声音向上传递。”西拉说,这种“参与式民主”保障了基层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通过“金代通”数字化应用场景与桐琴镇、熟溪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互动,并了解代表联络站二维码、“代表码”等内容后,非洲青年对“家门口”的民主有了直观印象。不少人意犹未尽,西拉等人不约而同地向工作人员询问更多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信息,希望进一步探寻“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

在武义县履坦镇坛头村,肯尼亚机遇之家营销传播公司CEO迈克尔·卢卢·穆萨利亚·穆达瓦西观摩“民生议事堂”活动后,收获颇多。“‘民生议事堂’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周转资金的过程让我印象深刻,这为我们年轻人创业提供了可借鉴可参考的新模式。”

“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坛头村将昔日臭河滩变成了美湿地,成为中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吸引众多创业者入驻。围绕“商业街引进经营户”这一主题,坛头村召开的这场“民生议事堂”活动,吸引了非洲青年驻足。

从商家优惠政策、沟通交流平台到游客体验,政协委员、返乡创业代表的问题切点小、关联广,与创业者切身利益紧密相连。部门、乡镇负责人积极回应,有态度、有力度。

这样充满活力的协商民主,让在场的很多非洲青年赞叹不已。“协商议事活动照顾到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体现了公平公正,是解决问题的好平台。”加纳新爱国党主席办公室职员斯蒂芬·穆洛近距离感受后,对“民生议事堂”活动产生了浓厚兴趣。坦桑尼亚青年贝琳达·泽菲琳·加莱巴第一次现场观摩基层民主协商过程,她认为,这样一个“小活动”,体现了中国的执政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