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大礼包”温暖而至
□金华日报记者 胡一谦
记者从刚刚结束的区两会上获悉,2024年,金义新区以满满的诚意与行动,将29项民生实事、299个项目点位逐一落地,最终以134%的平均完成率“交卷”。这是新区发展脉搏与民生福祉同频共振的有力见证,也推动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路飙升。
一重礼·幸福盲盒
民生红利看得见摸得着
“学校真漂亮,像个大花园。”2024年8月,岭下小学一年级新生走进新校园时,家长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暖色调的教学楼、现代化的科创中心、新中式的校园景观,折射出新区教育硬件的飞跃。这一年,全区22个教育项目加速推进,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城乡。
“家门口开了公办幼儿园,就近入园真舒心,园内设施齐全、环境很棒,而且学费也不贵,孩子们的玩具很多。”2024年9月,李女士的孩子入学岭下镇中心幼儿园,她对这所幼儿园非常满意。这一年,全区13所省一级标准公办幼儿园建成投用,新增学位4500个,幼儿园公办率跃升至50%以上。不仅如此,新区还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省级评估,“打造一流教育新高地”的含金量持续攀升。
田间地头的变化同样振奋人心。去年7月,在塘雅镇万亩良田,农机手王师傅驾驶收割机穿梭在麦浪中,早稻亩产达425公斤的丰收场景,折射出农业现代化的坚实步伐。这一年,新区粮食播种面积6.4万亩,农机总动力超20万千瓦,82%的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实现机械化。
在赤松镇北山口村,佛手种植户邢燕的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间里精品佛手盆景卖出千元高价。这一年,新区出台一系列佛手产业扶持政策,北山口村的佛手种植面积从原来的500亩扩大到1200亩,带动全村佛手产值达1.5亿元,村集体年收入18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6.5万元,共富之路越走越宽。
更深的变革藏在细节中。“水费从4元降到2.87元,手机上就能缴费,很方便。”源东乡尖岭脚村村民施敦科拧开新水龙头,满是笑意。该村通过“一户一表”改造,让600多户村民告别“高价水”“断流水”。2024年,新区投入220万元改造10个村的供水管网,逾万人喝上了与城区同质同价的“放心水”。
二重礼·暖心礼券
全龄关怀时时在线不打烊
“以前每个月要去镇上的卫生院配药,现在不出村就能买到,省时又省力。”在塘雅镇横山村卫生室,有慢性病的村民黄阿姨随访、配药只用了5分钟。2024年,新区新建80家政府办村卫生室,全区村卫生室政府办率由21%提升至55%,配齐国家集采药品,让“小病不出村”成为现实。与此同时,7家卫生院新院区启用,市中心医院61名专家下沉坐诊,“百名大学生村医”计划启动,“15分钟医疗服务圈”加速成形,优质医疗资源在基层“落地开花”。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