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诗魂长耀金东韵 华诞欣逢百岁章

——第二届“艾青诗歌奖”综述

□记者 金佳衡

三月江南,万物生发。在艾青诞辰115周年的春日,第二届“艾青诗歌奖”颁奖典礼如约而至。这座以诗为魂的浙中古城,再次以诗歌的名义向世界敞开怀抱。当李亚伟的《我在双鱼座上给你写信:李亚伟四十年诗选》与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的《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阿多尼斯诗选》共同绽放在艾青故里,人们看见的不仅是跨越时空的诗意共鸣,更是一座城市以文化自信为底色绘就的现代文明图景。

傅村镇畈田蒋村是艾青故里,穿越时光的回廊,那里的青石板路上,如今依然回响着关于艾青诗句的独有韵律。艾青故居门楣上悬挂的匾额印刻着“耕读家风”四个大字,历经百年风雨仍泛着温润光泽。这座诞生过《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江南院落,如今已成为全球诗人的精神原乡。正如雕塑《大堰河与艾青》凝固的温情瞬间,金东将诗人对土地的热忱转化为城市的文化基因。艾青大道上镌刻的诗行,在春日暖阳中舒展如新生的叶脉,让每个驻足者都能触摸到诗歌的温度。

艾青,这位中国新诗运动的先驱者,用“太阳与火把”的意象照亮了现代汉语诗歌的星空。从《人民文学》副主编到提名诺贝尔奖候选人,再到荣获“二十世纪三大人民诗人”的称号,他的创作轨迹始终与时代脉搏共振。第二届“艾青诗歌奖”终评会议收到的262部参评诗集如繁星汇聚,13个国家的诗人创作在此交汇,印证着诗歌作为人类共同语言的永恒魅力。

“艾青诗歌奖”由国内外有广泛影响力的诗人、诗评家组成评委会,中国诗歌学会执行评选工作。其中,共设“艾青诗歌奖”(3名),“艾青诗歌奖—一青年诗人奖”(2名),“艾青诗歌奖—一金佛手(国际)奖”(1名)三个奖项,每届共授予6名中外诗人。本届“艾青诗歌奖”的获奖作品中,王二冬的《快递中国》和杨碧薇的《去火星旅行》两种不同主题的诗歌均来自青年诗人的手中,共同斩获“青年诗人奖”。而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的折桂,是“艾青诗歌奖”首次收到外国诗人投稿,这标志着这个诞生仅四年的奖项已具备国际视野——当阿拉伯现代诗歌的韵律与东方诗学传统在金东碰撞,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奖项影响力的成长,更是中国诗歌走向世界的坚实步履。

这种双向的文化流动,既是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生动诠释,也让世界透过诗歌这扇窗,看见汉字的韵律之美。“艾青诗歌奖”特别设立的“金佛手奖”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诗意纽带,其命名暗含深意——佛手既是金华特产,其舒展姿态又恰似拥抱世界的臂膀。

作为艾青故里,金东的独特之处在于将诗歌从书斋解放出来,使其成为可触可感的城市肌理。在金东万达广场的诗歌主题餐厅里,年轻人就着艾青的诗句品尝拿铁;于施光南音乐广场的廊柱间,诗句与音符在这里交织。金东,以“润物细无声”般的文化浸润,让诗歌真正与人们的生活日常交融起来,让诗歌真正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更具深意的是,诗歌还在这里实现了与时代的深度对话。在金漪湖科技创新策源地,诗人采风团在这里体悟美景与诗意的交融之美,在八仙积道共富带,采风团驻足探索现代与古韵的交融之妙。当采风团终于来到艾青故里——畈田蒋村时,沿着艾青曾经生活的路径进行探寻,此刻,艾青故居不仅仅只是一座老旧的瓦房,更是艾青精神的承载地,是诗人们能够实际触摸到的文化传承脉络,是艾青“诗与时代同呼吸”理念的当代演绎。

站在两届“艾青诗歌奖”521部参评诗集垒起的高度上,金东的诗歌版图仍在不断拓展。金华这座古城,正以诗歌为经纬编织着未来。从“掌上金东”APP上的诗歌传播,再到本届“艾青诗歌奖”的跨国诗学对话,金东的文化自觉始终与时代同频。正如春日里抽芽的新柳,这座“诗歌之城”的成长轨迹里,既延续着《我爱这土地》的深沉眷恋,也跃动着《光的赞歌》的昂扬激情。诗歌,永远是人类通向黎明的最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