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镜头对准金东非遗瑰宝——“邵氏竹编”
本报讯(记者 方柯)篾刀轻吻青竹,万千银丝自岁月深处流淌而出,指尖翻飞经纬,江南的灵秀与匠心的温度便凝固成永恒。在金东,有这样一位竹编师傅,竹子经他的手一编,就成了精巧的艺术品。这手艺在如今的时代里就像深巷里的老酒,年头越久,那股子韵味就越发醇厚。7月1日当晚20时31分,CCTV10科教频道《探索·发现》匠人匠心198集《鬼斧神工》,将镜头对准金东非遗瑰宝——金东竹编,共赴一场跨越百年的东方美学之约。
在赤松镇上钱村,金东竹编薪火相传已过百年。作为第四代传承人,邵立新深耕竹编领域40余年,他既是浙江省首批乡村工匠名师,也是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多年来,他始终扎根传统工艺,对竹编的每道工序都如数家珍。竹编制作讲究颇多,光是前期准备就需下足功夫。他介绍,选竹要挑生长三年的优质毛竹,破竹、刮青、抛光等十几道工序缺一不可,最后只取最外层韧性最佳的青篾,经高温水煮定型,才能得到用于编织的篾丝。
值得一提的是,这门承载着农耕文明记忆的古老技艺,在邵立新手中焕发新生。他将矿物染料融入篾丝,让竹编染上色彩,以经纬叠加之法编织字画,百余道编织纹理在方寸间勾勒出江南的诗意与烟火。“人物的眉梢眼角、衣袂翻飞,都要靠篾丝分毫不差地交织。”邵立新伏案编织时,案头竹影摇曳,时光也仿佛为这双手驻足。
如今,金东竹编已入选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松镇上钱村的“邵氏竹编”工艺品工作室与非遗体验展示馆,成了传承与创新的沃土。在这里,您不仅能近距离观赏薄如宣纸的竹编字画、精巧实用的生活器具,更能亲手执篾,在 “一压一挑” 间触摸金东匠心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