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严斌:用面包“香”烘焙出共富“甜”

□记者 方柯

清晨的白色森林·生日小镇,面包的暖香与青草的气息交织,严斌踏着露水浸润的小径,穿过绿意盎然的园区。作为这座花园式工厂的运营管理者,他协助创始人王平将“让员工在花园里上班,面包从森林里出来”的梦想变为现实。二十余载光阴流转,当年那个青涩的面包学徒已成长为这片“森林”的守护者。

2002年盛夏,刚刚高中毕业的严斌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期许,推开了当时傅氏蛋糕店的大门。那一刻,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迎接他的正是负责面试的王平。之后,当王平萌生出创立“山山家”的想法时,严斌毫不犹豫地选择追随,成为创业路上的第一批同行者。从三十平方米的街角小店起步,凌晨备料的艰辛、店铺扩张的喜悦,都深深烙印在他的青春记忆里。“当时王总逢人就讲要找一个不打扰人,也不被打扰的地方。”这句关于未来工厂的朴素愿景,像一颗种子,悄悄地埋进了严斌的心中。

2017年,寻找理想之地的重任落在了团队的肩上。“一找就是三年。”这简短数字背后是无数次的希望与失望。2020年,“白色森林”终于破土动工。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迁移,更是山山家灵魂的重塑。“‘白色森林’真正做到让面包诞生于森林呼吸之中,让工厂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期间,严斌带领团队将环保理念深植于“白色森林”每一寸土地,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经过精密处理实现了循环利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里成为可触摸的现实。

从传统烘焙店管理者到“白色森林”文旅综合体的运营者,严斌坦言这是“最大的挑战”。王平那句“做蛋糕的人心要柔软”,被他带领着团队一点点揉进了新的角色里。每年夏天如约开办的“小候鸟班”,是企业传递爱与陪伴的温暖载体。最初只是想解决员工子女暑期无人看管的难题,后来渐渐成了“山山家”最温暖的风景。“不光辅导作业,书法绘画、歌舞排练、科学小实验,孩子们能学的东西多着呢。”严斌知道,员工们能在车间安心工作、在前台耐心服务,这份踏实背后,藏着多少父母对孩子的放心,这正是他对创始人王平推崇“孝善感恩”的生动注解。

为了让员工拥有健康的身体,并与“山粉”真正拧成一股绳,在王平的带领下,严斌与团队策划了爬山、动感单车、瑜伽、夜跑等活动。严斌望着人群里员工和顾客说笑的身影,明白所谓运营哲学更多的是把做蛋糕时的那份柔软,变成了让更多人感到温暖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严斌还推动“白色森林”成为浙江省首批“巾帼共富工坊”实践基地,辐射带动周边6个乡镇建起卫星工坊,42户家庭发展微坊。“目前整个体系里,女性从业者占比高达83%,新招录的员工中,返乡女青年占比达65%。我们还联合农商银行推出‘巾帼创业贷’,最高可贷50万元,已助力37名农村女性圆了创业梦。”谈及这些,严斌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价值感。

在严斌的巧思推动下,三产融合的创新模式绽放出蓬勃生机。他将江东草莓、武义宣莲、兰溪小萝卜等地方特色农产品转化为爆款烘焙食材,成功带动农产品溢价销售,为农户拓宽增收渠道。“2023年启动的‘百村万果’计划,通过保底收购的方式消化300余吨滞销水果,为果农稳稳撑起一把‘保护伞’。”严斌说。

面包的暖香在“白色森林”空中弥漫,这香气融入了泥土的芬芳、孩童的笑语、农户的喜悦与创业者眼底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