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基层治理“幸福密码”
人大多湖街道工委推行“老娘舅”制度
□记者 陈婺 通讯员 施越
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中,人大多湖街道工委充分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立足辖区实际,打造“老娘舅”特色制度,通过“代表驻点、矛盾调解、民生督办”三位一体模式,将人大履职触角延伸至群众家门口,为共建和谐共富新多湖注入强劲动能,实现“小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老娘舅”驻点听民声
服务群众零距离
生活中很多矛盾单纯依靠司法手段很难解决,现代社会要法治也要德治,在打好法治牌的同时打好感情牌。自“老娘舅工作室”成立以来,坚持“用群众身边人,管群众身边事”的理念进行各类调解,理平理顺当事双方的心结,推动事情朝着相互认可、现实可行的方向进发。
每周,固定的“人大代表接待日”是多湖街道人大代表履职的重要平台。区人大代表轮值担任 “老娘舅”,认真倾听群众关于征地拆迁、物业管理、邻里纠纷等方面的诉求,并将群众的每一个问题都详细记录下来,为后续的处理提供依据。对于群众的诉求,代表们能当场解答的当场解答,不能当场解答的,及时梳理汇总,反馈给相关部门,并跟踪督促问题的解决。如针对拆迁安置小区古井佳苑居民长期反映的停车位管理混乱问题,区人大代表杨军出面与政府部门积极沟通,与居民耐心解释,保障了古井佳苑小区地下停车位的抽签分配工作,解决了停车位管理混乱的问题,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问题。
“老娘舅”调解化纠纷
巧解基层千千结
邻里间因楼道杂物堆放争吵不休,租户和房东为押金退还闹得不可开交,商铺经营噪音让居民彻夜难眠……在基层,这些看似琐碎的矛盾,却可能成为影响和谐的大问题。
为破解这些难题,多湖街道“老娘舅调解团”应运而生,用专业与温情巧解基层千千结。面对复杂多元的矛盾,调解团打破常规,构建“代表+专业”联动模式。团队中,既有熟悉政策、善于沟通、法律知识扎实的人大代表,也有深谙人情世故的退休干部,还有热心公益的志愿者,不同领域的专业力量汇聚,形成强大的调解合力,将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与专业力量的资源优势有机结合。
调解团还创新采用“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调解方式。线下,他们穿梭在社区小巷、居民家中,面对面倾听诉求,现场调解矛盾;线上,通过微信群、电话等渠道,及时回应群众咨询,远程化解纠纷。这种灵活的调解模式,让调解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真正做到矛盾纠纷 “一站式受理、全链条化解”。
区人大代表罗娟香本身是一位执业律师,她主动请缨担任“老娘舅调解团”里的法律顾问,积极参与化解邻里纠纷,解答群众关心的物业、婚姻、继承等法律问题。通过“老娘舅调解团”有效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为基层治理装上“稳压器”。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实践探索,如今已融入由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人民调解员共同参与的“三官一师一员”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制度,开启了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牵引专业力量助力矛盾纠纷化解的新篇章。
“老娘舅”督办促落实
绘就民生幸福图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多湖街道,“老娘舅”不仅是倾听者、调解者,更是群众诉求落地生根的守护者。为杜绝纸上谈兵,街道工委构建起严密的“老娘舅督办闭环”机制,将人大代表的监督力量化作推动民生实事落地的强劲动能,每一个环节都彰显“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如在议政会上,曾有代表提出东泥塘水渠在雨季时下大雨经常排水不通畅,区人大代表黄良启主动联系街道干部一同上门查看情况,提出处理建议,协调机械和人力进行排淤,并在现场监督,最终获得了群众的掌声。这一机制通过将问题解决过程纳入政府考核、强化代表跟踪问效,成为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重要引擎。
2025年以来,人大多湖街道工委通过“老娘舅”制度,已累计组织代表参与调解、监督活动440人次,推动解决民生难题96件。如今,“有困难找老娘舅”已成为多湖群众的共识。当前,多湖街道正在尝试拓展“商圈老娘舅”“工地老娘舅”等新场景,让这一制度成为多湖街道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