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婺热土铸赤魂:革命先驱钱兆鹏的光辉足迹
□记者 舒凯悦 金灿灿/文 黄云鹏 董亮/摄
竹叶簌簌,青柏巍巍。在赤松镇仙桥村黄泥垄山背上,钱兆鹏烈士陵园坐落于此,走进陵园,一座墓穴、一块石碑,静静诉说着这位革命先烈短暂而耀眼的一生——担任中共金华独立支部第一任书记、组织成立了金华县总工会、创办八婺联合女子中学……
“每逢清明节我们都会到陵园扫墓,表达我们对先辈的敬意,希望能够继承他的遗志。”钱兆鹏侄孙钱旭峰说。在钱兆鹏侄子钱荣志家中,记者看到了钱荣志老人多年来搜集的关于钱兆鹏的照片、报道以及用于记录其相关事迹的笔记本,老人缓缓讲述起钱兆鹏的事迹……
钱兆鹏,字叶缪,又名奚求、胜芝,金东区赤松镇下钱村人。1907年6月17日,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1年8月,考入浙江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23年7月与浙江省立第七中学合并,为现金华一中前身)。钱兆鹏是金华地区最早的党组织——中共金华支部的六名党员之一,是金华支部扩建为中共金华独立支部后的首任书记和金华地区第一个团组织——共青团金华支部的首任书记,是金华地区中共党团组织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和金华大革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
两张照片 见证革命岁月
“我的祖母将两张照片和烈士证交给了我,我一直好好保管着。”钱荣志说。在他家中,有两张大幅的钱兆鹏珍贵照片,这是将老照片修复后特意放大冲印的,时刻激励着钱家后人继承先辈的遗志。
其中一张照片里,4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身着上世纪20年代的学生装,是金华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金华支部的创始成员。他们分别是千家驹、钱兆鹏、章驹、刘文铭,都是当时省立七中的学生。
合影摄于1925年的秋天。那一年,千家驹16岁,钱兆鹏18岁,章驹21岁,刘文铭18岁。
18岁的钱兆鹏在照片背后写下:“此四人除千君民国十一年由七中转入师范部外,余皆十年同时进入师范学校,故可谓数年之老同学。且皆于十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故又可谓革命之同志……”
另一张照片的拍摄时间略早,钱兆鹏在经千家驹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学校与其合影留念,纪念二人正式成为共产党员。
“钱兆鹏是一个非常新潮的人,从他那时候拍照留念可见一斑。”钱旭峰说,他从小就听家里长辈讲述这位素未谋面的二大爷的故事。在他们口中,钱兆鹏从小聪明好学,对自己要求严格,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异。
五四运动后,钱兆鹏受《向导》《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影响,怀着改革社会、洗雪国耻的壮志,开始学习和接受马列主义,为此他还曾特地写信向陈独秀求教。他积极参加学校集会,上台演讲宣传革命道理,深受同学尊重,被选为校学生组织丽泽团干事、学生会主席、金华学生联合会代表。
“以前家里老房子里,《新青年》《向导》这类进步书刊堆积如山。家里长辈常说,这些都是钱兆鹏四处搜罗来的,不仅自己读,也带动同学读。”钱旭峰感慨。在这些革命思想的浸润中,钱兆鹏不断提升着对社会与时代的认知,有着胸怀改造旧中国、开辟新天地的远大理想。
钱兆鹏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非常善于开展学生运动和社会活动。1925年,他和千家驹等先后组织了孙中山逝世后千余人参与的追悼大会、有五千人参加的金华五卅惨案后援大会,还组织以七中学生为主的宣传队,深入金华各县乡村集镇进行反帝爱国宣传,号召社会各界坚持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
投身教育与革命 推动社会变革
钱兆鹏对金华教育事业和革命运动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925年中共金华支部建立后,为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千家驹、钱兆鹏带领爱国青年学生在金华开展“非基督教”爱国运动。为解决当时社会上重男轻女,女子上中学受教育特别困难的情况,千家驹、钱兆鹏等于1925年8月组织召开金属八县联席会议,创办八婺联合女子中学(现金华四中的前身),并于10月1日开学。从此,金华有了第一所女子中学。
1926年,钱兆鹏和严行一起取缔白塔同善会,收回美国办的教会学校作新中学和成美女中(金华五中、金华三中前身),并没收教会财产,钱兆鹏任两校校务委员会主任,负责改组两个学校并进行教育改革。
钱兆鹏不仅对金华教育事业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也在支援北伐军和开展群众运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926年7月,中共金华支部改建为独立支部,钱兆鹏任第一任书记。他带领支部深入群众发展党团组织,同月领导建立了金华地区第一个共青团组织——共青团金华支部。8月赴武义发展党员并建立中共武义县支部。至1927年初,金华独立支部已有党员24人、团员72人,成为金华大革命运动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
1926年8月,钱兆鹏以学生联合会名义开办平民夜校(即民众学校),鼓动反帝反军阀斗争,印发《打倒军阀孙传芳宣言》。12月,他组织万人大会欢迎北伐军东路军先头部队。1927年1月“兰龙汤战役”期间,钱兆鹏组织30余名党团员参加战地服务团,为北伐军提供人力、物力支持。
北伐军到达金华后,以共产党员为核心的国民党金华县(临时)党部成立,钱兆鹏任执行委员兼组织、青年部长,第一次国共合作在金华正式形成。他领导独立支部以国民党县党部的名义撤换县知事,惩办8个乡的保安团长,摧毁北洋军阀在金华的反动统治。
他还领导成立了金华工会、农民协会、学生联合会等群众团体,推动金华国民运动的发展。在钱兆鹏等党团员的努力下,金华赤松、芙峰两乡就有20多个村建立了农民协会,纷纷开展了减租减息的斗争。
英勇就义 精神永垂不朽
1927年4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钱兆鹏遭到通缉。他处理好党内机密文件后,前往金华南山脚殿塔村隐蔽。6月6日,因托人给家里送信时走漏消息,钱兆鹏在殿塔村被捕。
他在给兄弟的信中写道:“请您好好服侍父母,我不能尽养育之恩,从此永别!”他鼓励前来探监的美伦袜厂女工同志:“要勇敢些,继续斗争下去,共产党人是杀不完的”。8月4日,钱兆鹏在金华法院监狱惨遭杀害。临刑前,他坦然自若,昂首挺胸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我爸爸在20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在30岁时入党,我姐姐同样也是党员,钱兆鹏对我们整个家族的影响是巨大的。”钱旭峰说,钱兆鹏作为一名年轻人,在他那个时代勇挑国家重担,振臂高呼,发挥出了自己生命的价值。“他的牺牲,对金华、对中国共产党来说都是很大的损失,但他在两年间将金华的共产党员从4个发展到50个,还建立了武义、义乌等地支部,对后续革命发展起到了巨大推进作用。”
今年是中共金华支部成立100周年,也是钱兆鹏烈士诞辰118周年、英勇就义98周年。钱兆鹏为改造旧社会,实现伟大而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崇高的革命主义精神,时刻激励着后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