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专版

有朋自丹巴来,不亦乐乎

□记者 严昭睿/文 王毅琳 陈怡滢/摄

跨越千里,山海情深。

10月15日-16日,“浙里石榴红·金丹一家亲”2025年金华金东与甘孜丹巴对口交流活动在金东区开展。来自金华与丹巴的各界代表齐聚一堂,进一步推动两地交往交流、产业合作与情感融合。

在活动启动仪式上,双方回顾了自2021年以来金东、丹巴对口支援历程,表达了对未来合作的美好期许。金东区始终将对口支援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分内之事,聚焦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智力支持等重点领域,实施了一批惠民项目,为丹巴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两地协作成果丰硕,情谊日益深厚。

丹巴拥有独特的古碉、藏寨、美人谷等自然与人文资源,发展潜力巨大。现场推介环节充分展示丹巴在绿色产业与特色产品方面的“金色机遇”。随后的签约仪式上,我区多家企业与丹巴县经信局签署了经贸合作及推广协议,金东区旅行社代表也与丹巴县文化和旅游局签署了文旅合作及推广协议,标志着两地合作迈入常态化、规模化新阶段。

15日下午,中国婺剧院内灯火璀璨,掌声如潮。由金丹两地艺术家联袂演出的“金声丹魄·文化交融”歌舞剧《婺水东女情》在此精彩上演。

在70分钟的演出中,“多彩四季”“嘉绒风韵”“山海情深”“山海缘 金丹情”等篇章交织推进,故事张力十足。歌舞剧以金东援建干部“金丹”的视角为线索展开,从初到丹巴时渴望聆听岁月回响,到与旺丹、格玛等丹巴百姓并肩奋斗,再到最后与大家共同唱响民族团结的赞歌,串联起歌舞剧五个部分。随着歌舞推向高潮,“民族大团结,亲如一家人”的情感也在全场观众心中升腾。

交流始于舞台,却不止于舞台。未来,金东与丹巴还将继续深化文化交流,让婺剧走进丹巴的校园,让嘉绒歌舞亮相金东的舞台,让文化交融在更多领域结出硕果。

当天晚上,区光南小学篮球馆内热血沸腾,远道而来的丹巴县代表队,与我区篮球运动员同场竞技,用球技与汗水开启了一场跨越千里的交流。

“金东队加油!丹巴队加油!”球员们积极抢拼,远投、突破,攻防转换迅速,对抗强度拉满,比赛激烈胶着,比分多次持平。赛场上,每一次投篮、扑救都引发阵阵欢呼。

以篮球为媒,既切磋技艺,又增进友谊。“感受到了丹巴人民的热情,丹巴篮球队的实力有目共睹,我们也在比赛中成长了很多。”金东球员鲍致远笑着说。“和金东球员打球非常开心,尽全力比赛是以球会友、共叙山海情深的最好展现。”丹巴球员拥忠布感叹,在场上全力比拼,在场外他也交到了很多朋友。

当终场哨声清脆响起,胜负已分,情谊更浓。丹巴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杨光勇期待以此活动为新起点,进一步打破地域壁垒,推动两地在教育资源互通、体育赛事联动等方面的交流,朝着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持续迈进。

而在涵碧·紫金城购物中心,两地非遗文化市集热闹非凡,金东的钩编、锡艺、佛手膳食与丹巴的藏族皮鼓、藏纸、绣娘手工艺品等同台展示,呈现出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民族交融画卷。

“这不是我第一次来金东,每一次来都有不同的感受。我和很多金东的展位都做了交流,希望以后可以有更深层次的合作。”在金东糖画的摊位前,糖画的制作过程吸引了呷任依农旅发展公司负责人斯郎德吉的目光。

不远处,丹巴的绣娘手指飞线,将祥云图案绣于布上,其精湛技艺令人叹为观止,来自丹巴的传承人捧起一面手工皮鼓,轻轻敲击,那深沉悠远的鼓声仿佛将墨尔多山的回响带到了婺江之畔;而金东佛手膳食的清香,又为这场文化交融增添了一缕独特的韵味。市民们不仅观赏,更亲身参与体验,在指尖的触碰与耐心的请教中,感受着中华文化的温度与智慧。

一个皮鼓、一张藏纸,背后连接的是当地的手工艺人、原材料种植地和更广阔的消费市场。这次市集,正是一个宝贵的契机,它让两地群众看到了文化血脉的紧密相连,也为未来的产业协作、文旅融合与共同繁荣,种下了充满希望的种子。

“登上高高的古碉,俯瞰婆娑的梨树,满眼都是梨花,梨花飞舞……”丹巴特色歌舞巡演精彩纷呈,歌声悠扬,好似把川西高原的辽阔带到浙江大地。“感觉好像在看电影,丹巴小姐姐们长得好看唱歌也好听。”市民王女士听完歌曲《梨花起舞的地方》表演后说,“这次巡演活动让我们享受了一场艺术的盛宴,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能多办,让我们看到更多优秀的演出。”

山海不为远,携手向未来。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金丹两地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推动对口交流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