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数据富矿”
金东探路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改革
□记者 滕绪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战略资源。为提升创新主体数据知识产权意识,进一步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区市场监管局通过多项务实举措,积极推进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走深走实。今年以来,全区累计登记数据知识产权67件,登记量与完成率均位居全市第一。
锚定痛点破局
构建全链条改革体系
“数据知识产权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密码’,但长期以来,‘是什么、属于谁、怎么用’三大难题制约着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科负责人表示,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积累的海量数据缺乏明确的权利界定、价值评估标准和流通渠道,既无法得到有效保护,也难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依托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建设的政策红利,区市场监管局率先发力,将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改革作为重点攻坚任务。结合辖区产业特点,锚定智能制造、低空经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数据密集型领域,构建起覆盖“确权-赋值-运用”的全链条改革体系。“我们采取精准‘滴灌’方式。通过摸清辖区企业数据资源底数,筛选形成重点服务企业名录,让改革举措真正贴合企业需求。”
改革之初,区市场监管局发现传统“一对多”的政策培训模式效果不佳,既难以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也无法解决个性化问题。为此,该局果断调整推广策略,将服务模式升级为“一对一”上门走访,每周安排3天时间,组织业务骨干深入有数据储备的龙头企业或“未来工厂”类企业,开展“面对面”指导。“这种上门服务太及时了!我们之前对数据知识产权一知半解,多亏工作人员现场答疑,帮我们梳理出了方向。”浙江普莱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感慨道。
如今,数据知识产权已从企业眼中的“陌生概念”转变为“主动诉求”。从产业分布来看,全区40%的数据知识产权集中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制造业等领域紧随其后,形成与区域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分布格局,为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奠定坚实基础。
精准服务赋能
打通确权登记“最后一公里”
确权登记是数据知识产权运用的前提。为帮助企业顺利完成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区市场监管局创新服务模式,从“被动受理”转为“主动服务”,打通登记全流程“最后一公里”,帮助多个企业实现数据知识产权从无到有的突破。
“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流程包括初审、复审,中间还有材料补正、修改环节,对企业来说流程相对复杂。”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企业普遍存在的“不知如何申请、材料准备不规范”等问题,该局组建了专业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从登记申请、材料审核到证书领取的“一站式”全流程指导。
作为深耕“低空+AI”经济的企业,金华浙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无人机开展农田拍摄,积累了海量飞行采集数据,但这些数据来源多元、结构复杂,对于权属关系、收集处理的合法性以及是否符合登记要求也均不明确。“更头疼的是,我们不知道如何从庞杂的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数据单元’。”“浙农信息”相关负责人坦言。
了解到企业困境后,区市场监管局立即协调第三方专业机构,为“浙农信息”提供全方位协助。“我们先帮企业做了数据资源盘点与合规性审查,确保数据采集、处理流程合法合规,然后筛选出最具价值和独创性的数据集作为申请核心。”第三方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介绍,在此基础上,团队还指导企业将抽象的数据资产转化为具体的“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处理方法”,撰写清晰的说明书,阐明智力投入与实用价值。最终,“浙农信息”的44项无人机低空采集数据完成登记,并顺利报名参加省级数据知识产权大赛。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