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日报》《金华晚报》是我的良师益友
20世纪80年代中期高中毕业后,我在离家4公里远的乡政府所在地开了一家钟表修理部,当时送《金华日报》到我们村里的是一名70多岁的大爷,看他不会骑自行车,每天走路往返8公里路非常辛苦,我主动承担起这个任务,每天义务帮他把6份报纸送到我们小山村。
当年我是一个求知、求新欲望很强的青年,帮他送报纸其实也是为了借此机会偷偷地阅读《金华日报》,从此我对《金华日报》有了很深的感情,每天从报纸中获得了精神食粮。
那年,我对村里的一名姑娘产生了好感,就是不敢当面表白,可能错过了机会,于是有感而发写了一篇《一封没有寄出的求爱信》,寄到了当时还在金华市马路里18号的《金华日报》编辑部,几天后居然发表了。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了铅字,心情非常激动,朋友们知道后奔走相告,搞得我和那位姑娘非常尴尬。很遗憾,没有保存好那张报纸,那篇文章现在也找不到了。
从那时起,我就养成了阅读《金华日报》的习惯。其实自己文学基础薄弱,从上小学开始,一遇到写作文就头疼,是《金华日报》让我迈出了写稿的第一步。
不知不觉间,《金华日报》和我已经认识40年了,想想这几年,《金华日报》真是一位博学的好老师,她不仅教给我很多知识,增强了我的党性修养,让我探索了更广阔的领域。
如今,我已有30多篇散文在《金华日报》和《金华晚报》上发表,凭借着这些,我顺利加入了浙江省作家协会和中国散文学会。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在我的人生道路上,《金华日报》和《金华晚报》既是我的舞台,也是我的良师益友。 (张必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