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新闻

四年不离不弃为夫治病

彝族媳妇急售近1.5万公斤小番薯

11月19日,在磐安县大盘镇小盘村,48岁的李红艳眼看着仓库里一箱箱小番薯,越来越焦虑。“都是高山小番薯,绿色健康,软糯香甜,大家有需要可以联系我。”

今年,李红艳从本村及邻村收了2.5万公斤小番薯,销路不畅,积压了近1.5万公斤。随着天气变冷以及时间的推移,番薯的存储和保鲜是个难题,必须在年底前卖出。

李红艳一家面临的挑战,远不止于此。丈夫因患肝癌已瘫痪4年,儿子辞职照顾父亲,医药费花了150多万元,还背了70万元的治病贷款,“压力蛮大,眼下就想着小番薯都能卖出去,换点钱还贷。”最难的是,如果年底前卖不出去,至少要损失9万元钱,难怪她这么着急。

李红艳平时打零工,也顺带在山上种点番薯。两年前,她联合本村及邻村的100多户村民一起种,她把番薯苗发放给大家,带领大家一起创业,种了100多亩地。这其中,很多都是留守老人,乡亲们的想法跟李红艳一样,都希望能多一份收入补贴家用。

前两年,小番薯卖得挺不错,今年却遭遇了困难。今天起,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和《钱江晚报》联动,开展爱心接力,一起帮扶。

2020年,丈夫患上肝癌,4年来,任劳任怨的李红艳一直都是家里的顶梁柱,里里外外都是她在操持。

生活还要继续,困难需要面对。李红艳的丈夫做了好几次大手术,后续又出现了肝衰竭等多种症状,只能通过每天吸氧和一年100多瓶人血白蛋白续命。

李红艳陪着丈夫去过杭州、上海等大医院,为了能省点钱,她经常缩在医院陪护床上凑合几晚,当时儿子还在金华上大学,家里没有老人帮助,“只能我一个人照顾他”。日子过得风雨飘摇,但她从没有想过要放弃。“有这么多好心人来帮助我,感觉特别温暖。我更没有理由放弃了,相信日子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很感谢大家!”

李红艳是彝族人,2003年从云南嫁到小盘村。在她看来,金华人特别淳朴,经常帮助她。“镇里村里都给了很多帮助,村民也特别好,我老公住院时,有客人要买小番薯,村民们就帮着我们卖。”

说起磐安小番薯的品质,李红艳充满信心。身心两安,自在磐安,生态环境自不必说。“我们大盘山小番薯长在山沟沟的石头缝之间,‘颜值’虽不那么高,口感却要比普通小番薯好不少,香甜可口,是纯正的山里土货。”

如果你想尝尝来自大盘山的小番薯,可以联系李红艳,联系电话:13777544910。一箱2.5公斤35元,江浙沪包邮,冬天常温能存储较久,烤番薯正当时。

本报记者 许健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