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新闻

八旬老人 公益长跑16年

2008年5月12日起,捐款成了罗炳林每年都要做的事。16年来,“5·12”汶川地震的新闻画面深深烙在他的脑海里,提醒着他世界上还有无数需要帮助的人。

“今年的捐款晚了半年,主要是因为住院了。”罗炳林今年85岁,今年上半年做了一次手术,养伤用了半年时间,因而没有在5月12日前往金华市红十字会捐款。

这让工作人员徐燕飞担心了一阵:“每年5月12日我们都能准时见到罗老,今年晚了好几个月,再听到罗老消息,他已经痊愈了,我们才放心一点。”昨天,徐燕飞告诉记者,她从2014年开始对接罗炳林的捐款事项,面对这名老熟人,她觉得很亲切,也很敬佩,今年还为老人准备了一个捐款仪式。

11月12日上午9时30分许,罗炳林跟老伴寿梅珍从家里出发,由于腿脚不便,他们从家里到位于金华工商大楼的市红十字会需要转3趟公交车,经过1个小时左右,他们来到了徐燕飞的办公室。在捐赠仪式的屏幕前,罗炳林完成款项移交。“每年都是500元。”他说,刚开始他都将钱寄到北京捐给中国红十字会,后来得知金华也有红十字会,就觉得没有必要舍近求远了。

年轻时罗炳林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家里的日记本大大小小堆成厚厚几叠。捐款当日,他觉得开心,晚上居家小酌后,在日记本上写了一页题为《红会行》的日记,上面写下了他与妻子两人路上的经历,着重记录了捐款过程中工作人员对自己的热情接待,合照环节让他感到十分温馨,通篇洋溢着开心爽朗的氛围。

罗炳林曾在上海海事局工作30多年,于1999年退休回到金华后,两口子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平时他会去菜场买菜下厨给妻子做饭,喜欢读报、看新闻节目,关心国家大事。他一辈子从事海事相关工作,家里也摆放着一个地球仪,对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如数家珍。

现代慈善讲究尽力而为、尽己所能,虽然罗炳林捐赠的数额不算很大,但是八旬老人16年如一日的坚持依旧让人动容。

本报记者 俞夏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