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教育·互动

8岁儿童被禁入熊猫基地

这堂宝贵的教育课,孩子不能错过

近日,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发布通报,对16名游客进行“终身禁止入园”处罚,其中一名游客年仅8岁,引发关注。有人质疑对未成年人实施如此严厉处罚的合理性,认为应更多地追责于家长。

11月13日,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工作人员回应称,“不能因为涉及未成年人就对他网开一面”。这一事件,表面上看是对个别游客的惩罚,实则是一堂宝贵的教育课,对当事孩子、孩子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对于孩子而言,这次事件是一次来自社会的教育。因游玩时的一次不文明举动,受到了被熊猫基地永久“拉黑”的惩罚,这对于一个年仅8岁的孩子来说,不可谓不深刻。而且,这样的结果大概率是他做出这种举动前所意料不到的。

儿童因为心智不成熟,往往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但经此一事,这个孩子会陡然发现,原来年龄并不是四处通用的“护身符”,做错事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吃一堑方能长一智,这样的教训是花钱也买不到的,对于孩子从小养成规则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大有裨益。此次处罚,虽然严厉,却能让他从小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明白自己的言行不仅关乎自己,还关乎他人和社会,从而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能够以此为戒,规范自我。

对于孩子家长而言,这次事件为他们敲了一次家庭教育的警钟。孩子做出不文明行为,背后是家长的教育缺位。都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言行映射出的是家长的言行。熊猫基地做出的“拉黑”惩罚,不仅是对孩子的,其实也是对家长的,相信家长也会因此而“脸红”。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家长不能只是简单地替孩子承担责任,也不能再用“孩子不懂事”的说辞轻飘带过,而应借此机会,与孩子进行深入沟通,引导其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并帮助其学会如何改正。同时,这也是反思家庭教育方式难得的契机。家长应该深思:为何自家孩子会不遵守规则,这背后问题究竟出在哪?是因为溺爱,还是因为自己没有以身作则?若是家长能够找出不足并及时改正,说不定就能够避免以后酿出更大的错。

对于全社会而言,这次事件也为大家树立了规范。熊猫基地的通报以及后续的回应,都给公众释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要严格遵守。这对于以后进入基地游玩的游客起到了一个警示的作用,从而更好地为国宝大熊猫营造良好安全的环境。

此次事件,让未成年人的规则意识教育再次被大家所关注、重视。社会中的其他家长和儿童,可能也会意识到,有些时候,年龄小不是犯错免责的理由。对于未成年人的错误行为,给予宽容和理解是需要的,但有时惩戒对其的教育意义也很大。

在社交平台上,一些“熊孩子”在公众场做出的不文明行为常引起他人反感,其实这些场所的管理人员不妨考虑学习熊猫基地的做法,处理违规行为更加严肃,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未必是坏事。

(王峥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