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橙绿蓝紫”真贴心
社区按“色”精准服务老人
“一会儿要去看望一位‘红色’老人,还要电话关心一下几位‘紫色’老人……”3月10日,金华开发区江南街道高畈社区网格员小张告诉记者。
她口中的“红色”“紫色”,来源于高畈社区党委推出的“红心聚力·银龄家园”党建品牌“五色档案”系统。这个系统将辖区特殊困难老年人按照居住情况、经济情况、身心状态等,用红、橙、绿、蓝、紫进行色彩分类管理,精准服务老人,让老人更幸福。
小张当天走访的第一位老人是97岁的王大爷。自老伴去世后,他孤身一人,生活缺乏照料。看见小张和社区合伙人交通银行金华分行志愿者,王大爷开心地把他们迎进屋。“他们很好的,经常来看我。不论我有什么困难,只要小张知道,她肯定第一时间帮助我。”王大爷是独居老党员,属于“红色档案”关爱对象。老人每月只有1190元的退职费和550元的养老金,这些收入难以覆盖其日益增长的生活开销与医疗需求。因此,交通银行金华分行志愿者带着米、油等物品上门,为老人减轻负担。“我以前什么都爱憋在心里,但他们很贴心,我愿意和他们亲近。”王大爷说。
82岁的徐师傅不愁吃不愁穿,但也有自己的需求。“我喜欢热闹,喜欢唱歌。”尽管已经搬离高畈社区,住到了金东区一小区,但老人渴望和老邻居们在一起搞文体活动。社区将他作为“绿色档案”关爱对象,为他搭建平台,开设了唱歌班。“与其说我们帮他,还不如说他帮了社区很多。”小张说,徐师傅每周二、周四到社区活动室义务教唱歌,到目前为止已开展教学200余场,带领近百名老人用歌声传递心声。
在高畈社区,那些需照护的老人被纳入“蓝色档案”,社区帮助他们对接医疗资源,定制居家养老支持方案;空巢老人被纳入“橙色方案”,社区志愿者提供生活帮扶、心理疏导等服务,帮助老人防范“情感空巢”;人户分离的老人则被纳入“紫色档案”,社区建立远程联络机制,社区网格员定期打电话沟通,保障亲情关怀不断线。
75岁的占师傅前几年因脑垂体问题接受了微创手术,术后虽恢复良好,但留下了听力下降的后遗症,这给他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他们经常来陪我聊天,帮我做点事。”占师傅说,有了社区网格员和志愿者的帮助,尽管自己行动能力受限,经济收入不高,但能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
本报记者 吴彰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