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岁老民警的“硬核”人生:
一年出差行程可绕地球两圈
当社区民警,他23个月写满iga了18本笔记本,每页写满了矛盾纠纷的化解情况和当事人的各种诉求、性格特点;当刑警,明知千里追逃是苦差事,但每次都主动请缨,说走就走。2024年,他参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近百起,破获案件30余起,出差135天,踏遍21省41市,行程可绕地球两圈。他就是浦江县公安局郑宅派出所的老民警黄胜根。今年59岁的他用近乎“执拗”的敬业精神,在平安的疆域上刻下无声的勋章。
“移动的警务百科全书”:实战凝练的破案密码
黄胜根的办公桌抽屉里的一大摞泛黄笔记本,页角卷翘,墨迹深浅不一。翻开其中几页——1988年当片警时,与外来务工人员交流时常用的方言俚语;1991年当监管民警后,总结的“脚踝绷直、喉结颤动”的微反应解读术;2020年外省追逃的总结页上,红笔加粗:“偏远地区导航会罢工,纸质地图和充电宝是保命符。”这些零散的记录拼凑出一部“警务实战百科全书”,也成为他屡破奇案的密钥。
去年12月,在外地抓捕行动中,嫌疑人藏身于迷宫般的巷弄。黄胜根提前3天骑车摸排地形,手绘的侦查图上不仅标注7条岔路、3个出口,更用红笔圈出院墙东南角的砖缝——苔藓被蹭得发亮,暗示此处是翻墙借力点。行动当日,他借“掸棉帽”为暗号,精准指挥同事在蜂窝煤堆后伏击,将嫌疑人按在积雪中。年轻民警惊叹:“您怎么算准他会踩煤堆?”他翻开笔记:“昨日煤堆碎了3块,定是有人试过路。”
这份“教科书级”的经验,近五年已“孵化”出3名业务骨干,但黄胜根总说,破案的关键不在纸,而在脚底板和眼力。
铁血与柔肠:59岁的“细节强迫症”
59岁的黄胜根,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疯劲”。去年12月,黑龙江边境林场的气温跌破零下30℃,他带着队伍在齐膝深的雪地中蹲守4天。而当时,他刚从外地追逃回来不久,腰伤复发。他拒绝替换,戏谑搭档:“比比体力?你这小伙子未必赢!”就这样坚持了4天,嫌疑人终于现身,黄胜根猛然跃起时踉跄了一下,却仍第一个扑上去将其按倒。
“铁汉”的另一面,是近乎“强迫症”的细腻。辖区独居老人的病历、同事磨脚的皮鞋尺码,他都默默记在心头。去年6月,独居的李大爷突发心脏病,因他定期上门探望得以抢救;在福建办案时,他深夜为同事的皮鞋垫上减压垫……副所长童健健感叹:“他像台精密仪器,破案时冷硬如铁,待人时却暖得像团火,有根叔在,我们心里就踏实。”
远征无终点:警徽下的“恒星”轨迹
37载从警路,黄胜根办公室的墙上,一幅中国地图被红蓝标记覆盖成“星图”——每颗“星”都是一段生死时速的追捕、一次化险为夷的调解。有人问他:“59岁了,图什么?”他摘下警帽,露出花白鬓角:“图问心无愧。”当说起退休倒计时,老黄擦拭着警徽说:“就算有天跑不动了,这些走过的路,也会替我在岗位上站着岗。”窗外,新一轮出征的警车已发动引擎,老黄也再次整装待发——因为平安的征程,永远没有终点。
记者 蒋秀丹 通讯员 潘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