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9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教育·家长圈

如何避开误区, 春季助力孩子长高

“孩子三年级了,个子还没120厘米。”春季常被视为儿童长高“黄金期”,随着天气转暖,家长们开始为孩子身高忙起来——喝骨头汤、吃钙片、督促运动,甚至尝试各种“增高偏方”。

这些看似用心的举动,背后却可能隐藏着不少误区。如何才能避开误区,把握春季儿童生长的规律?近日,记者采访了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浙江省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施长春,一起科学助力孩子成长。

误区一:过度进补,忽视营养均衡

骨龄检测接近17岁,就诊时身高只有165厘米……日前,一则男孩过度进补,导致身高低于遗传身高的新闻引发关注。

“其实,科学的方法是平衡营养膳食,说通俗点,就是要让孩子吃得杂。”施长春表示,儿童饮食应充分体现多样化原则,不追求孩子吃得多、吃得精、吃得快,重点是要吃得杂。特别是要为孩子提供大量的新鲜食品,如新鲜蔬菜、水产等。还有富含赖氨酸、精氨酸和牛磺酸等有利于孩子长高的食物,如牛奶、牛肉、花生、牡蛎、海带等,应有计划地补充。而孩子们中意的甜品、碳酸饮料、咖啡、油炸食品、膨化食品,及大人们眼中的滋补品,如人参、雪蛤等,则对长高无益,且易致肥胖和早熟,要避免食用。

误区二:迷信“增高药”,埋下隐患

市场上“增高贴”“长高奶粉”等产品层出不穷,部分商家甚至宣称可定制长高方案。然而,这些产品可能暗藏风险。值得注意的是,生长激素必须在医生监督下使用,保健品需谨慎选择,违规添加激素的产品更会严重损害健康。

除一些增高产品,更常见的是,家长将“补钙”等同于长高秘诀,在春季大量使用钙片或高价补剂,但过量补钙反而可能导致便秘,甚至影响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充足的阳光是孩子长高的重要条件。”施长春说,春天阳光充足,气候适宜,应该多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促使合成维生素D,促进骨细胞增殖和钙质沉积。

误区三:牺牲睡眠,得不偿失

不少家长表示,孩子每天写作业到晚上11点,周末还要上补习班,根本没有时间睡觉。事实上,孩子生长主要受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调节,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在夜间10点至次日凌晨2点,且需在深度睡眠状态下才能高效释放。

“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复杂,但如果睡眠充足、按时入睡,生长激素的分泌增加,孩子的身高自然会‘高人一等’。”施长春强调,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千万不要白天不好好做作业,晚上因作业未完成而熬夜。她建议中学生在晚上10点前睡觉,小学生在晚上9点之前睡觉。同时,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而舒适的睡眠环境,让孩子能够进入深睡眠状态,以利于生长激素达到分泌高峰。

误区四:运动“只求量,不求质”

不少家长误以为“运动量越大越好”,但运动过量也会造成身体损伤,要注意把握“度”。“运动时间应保证在10分钟以上,因为运动10~20分钟生长激素分泌开始增加,半小时后达到峰值。

运动项目上,施长春推荐“摸高”,保证孩子每天都能坚持“摸高”。“相信在营养、睡眠、运动与爱的加持下,成长之花会自然绽放。”

本报记者 朱意 董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