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生活时空

在气象局“拧螺丝” 保障数据准确率

如果有人问起胡敏的具体工作内容,她会调侃地说自己是“拧螺丝的”。此言非虚。在位于金华市气象局的浙中气象装备标校检定中心,使用自动检定系统检定各类传感器,确实需要拧一颗颗螺丝。胡敏是这个检定中心及实训室的管理员,负责全市600多个区域自动气象站设备的检定、校准。

“我学的是大气科学专业,2010年进入市气象局,成为一名测报员。”这么多年,胡敏一直在跟气象仪器打交道。之前作为测报员,她要通过气象仪器收集各项数据,定时上报。2013年,她连续250班无错,被中国气象局授予“全国质量优秀测报员”。2020年,地面观测实现全面自动化,她主要承担常规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监控与反馈、业务软件更新维护、国家自动气象站仪器维护与维修等工作。

想要获得准确的天气预报,得靠正确的数据支撑,因此气象仪器不能“掉链子”。胡敏说:“气象仪器用久了,需要进行检定、校准,否则会影响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随着工作重心的调整,她对检定工作的兴趣与日俱增。

自从浙中气象装备标校检定中心项目开始建设,胡敏就作为骨干全程参与。2024年3月,该中心投入运行,她担任管理员,“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她现在的工作伙伴,是先进的3MS气象计量检定业务系统,可以实现多要素全自动检定,在保障传输率的同时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可用率。“检定的主要原理就是由这些‘大家伙’制造出相应的环境,然后我们比对标准器的数值和传感器的数值。”刚开始,她不知道怎么使用自动检定系统,除了参加相关培训,还经常向浙江省气象仪器检定所的专家请教。在一次次实际操作中,她渐渐驾轻就熟。

区域自动气象站送过来的传感器通常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雨量、风向、风速这六类,每类传感器都要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检定。比如拿到湿度传感器,首先要进行外观检查,然后进行示值误差检定。胡敏说:“检定工作是细致活,整个过程一板一眼,非常严谨,不能怕麻烦。”

合格的传感器可以出库继续使用,不合格的传感器则进行调试、维修,然后重新检定。“目前,我们已完成215个区域自动气象站720件传感器的检定。其中,第一次检定不合格的13件温度传感器、15件气压传感器经过调试,重检后全部为合格,节省了20多万元的备件费用。”说起这些,胡敏很有成就感。

近年来,胡敏所在的装备保障专家团队多次赴各县(市、区)气象局授课,提升基层台站装备保障能力。“这些幕后工作同样很有价值,可以为气象观测、预报和服务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我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本报记者 姚艳霞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