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14年
浦江一村妇绣出10米长《清明上河图》
会十字绣的大有人在,但有耐心和毅力绣制一幅长达10米《清明上河图》的人并不多。家住浦江县白马镇嵩溪村的张文霞,就是一名刺绣达人,她每日利用空余时间,前后14年,硬是用一针一线绣出了这幅作品。
走进张文霞的家中,这幅《清明上河图》十字绣就展现在记者眼前,大到河流、城楼,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将北宋汴京的繁荣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张文霞端坐架前,忙着绣制剩下的部分。
这幅十字绣长卷远看像用彩笔绘成一般,但凑近看,整个布面平整光洁,一针一线细致入微。据介绍,图中人物多达800多人,而且神态各异。其间,还有桥梁、铺面、酒家、住宅、城楼等各种建筑,以及轿子、车辆、客货船舶、树木花草、牲畜、家具、食品、衣饰等。张文霞说,她选了50多种不同颜色的线,运用了多种针法。
《清明上河图》是国宝级的名画,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张文霞从小心灵手巧,受母亲的影响,剪纸、绣花样样精通。2005年起,张文霞迷恋上了十字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最简单的兰花到复杂的万里长城,她都绣得津津有味。
2011年,张文霞购买了这幅长22米、宽1米的《清明上河图》开始挑战自我,每日利用空余时间绣制2—3小时。她告诉记者,十字绣看似容易,两针一交叉,一个绣格就完成了,可做起来难度很大。“这是慢工细活,不仅耗费时间,还考验人的恒心和毅力。”张文霞用专门的绣线和十字格布,利用经纬交织搭十字的方法,对照专用的坐标图案进行刺绣。
“需要运用多种颜色的线,不停调换才能完成其中的一小块场景。而且,由于作品内容丰富,绣制过程如果出错一针一格,很多工作就前功尽弃了。层次感不一样了,整个画面都错了。”张文霞说:“清明上河图有800多个人物,每个人身上有七八种颜色,要一针一换线。藏线、收线最难。”
寒来暑往,经过10多年的坚持不懈,目前,张文霞的这幅《清明上河图》已完成10米。在村里,她的这幅作品得到了村民和游客的肯定,大家都对她的认真劲啧啧称赞。“这个桥洞、水流、树、房子、人,惟妙惟肖,真的太不容易了。”
张文霞说,自己今年已经52岁了,等过几年孩子工作稳定了,自己就能全心投入,力争在60岁前完成作品。“我绣这幅作品主要是为了给我的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因为我是残疾人,但我想用我的行动言传身教,告诉他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不能中途放弃,只要坚持去做,就会有希望。”
浦江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好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