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8版:婺江

江与河的回响

◇文丨方宸远

暮春的婺江泛着细鳞样的波光,我站在婺江边回想起高中求学的时光,暖风吹来的那一刻,感觉与马来西亚的气候居然有些相像。

我生活在一个幸运而伟大的时代,让青春有了更多选择。当年下南洋的先辈,背井离乡把对故土的思念酿成甘蔗酒。而今天的我们,开启更多元的文化交流。婺江两岸的光伏技术、小商品智慧,与近打河畔的棕榈油、锡器工艺彼此叩响。大学的迎新会上,我认识了很多同龄的华裔同学,他们用南洋普通话和我交流:马来西亚的锡器举世闻名,而永康的五金、义乌的小商品同样销往全球。海纳百川的校园文化给了我全新的感受,来自不同国家的我们在校园里一起学习专业知识,也相互欣赏,学会更加包容和多元的思维方式。

马来西亚天空经常下雨,犹如金华梅雨季的空气中弥漫着潮湿。我忽然想起在义乌国际商贸城见过的场景:阿拉伯商人用手机扫着二维码,非洲采购团围着智能箱包惊叹,而马来西亚超市的燕窝、榴莲旁,正陈列着产自金华的各种小商品。这些跨越山海的相遇,不再是当年的孤帆远影,而是数字丝绸之路上的万船齐发。

婺江由东往西,近打河绵延南北,前者带着千年婺学的温润,后者携着热带雨林的蓬勃,共同奔向那个在先辈梦中闪烁、在我们手中成真的海洋。

走过这个5月的假期,我又将告别婺江,奔赴万里之外的近打河畔。当年颠簸的远洋路,早已铺成了云端上的航道。我在留学时光里读懂所谓的时代巨变,从来不是雨后虚幻的彩虹,而是一代代人接过前辈手中的灯,让江河终于相通,让星光永远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