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晚报》 助我和学生实现文学梦
记得2008年12月,学校领导说有一个重要的任务交给我,叫我全面负责学校的《金华晚报》小记者工作,还说我经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我义不容辞地接受了下来。到今天,我还在干,也很荣幸几乎年年被评为“优秀辅导员”。
我现在手机里还收藏着这样一段话:“各位班主任或语文老师,《金华晚报》一直在征稿,欢迎积极投稿。请在文末一定写上学校全名即浦江县实验中学,还有班级、姓名、指导老师等。请一定发我们学校固定邮箱。”自从有了微信群和钉钉群,我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通知一下。
现在,当小记者辅导员可省力多了,学生自己在平台投稿,也能轻易地查到自己发的文章。我当班主任那些年,我教的两个班同学几乎都订了《金华晚报》,也许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吧,当稿件缺少时,我只能顶上我班的稿件。所以,我教的两个班写稿的积极性很高,见报的机会也最多。
记得很清楚,我班的课代表张一彦同学光2014年就发表了9篇,其中《谈浦江水晶污染治理之我见》还受到县领导关注,那年她被评为“双十佳”小记者,我陪她去现场领了奖,印象真是太深刻了。当时班里还有一个叫黄骞越的同学,他的第一篇文章在《金华晚报》上发表后,他的父母亲竟然叫上亲戚朋友在饭店摆上宴席庆贺,那张稿费单也一直未去领,说要留作永远的纪念。后来,这孩子的写作潜力被激发,积极性更是高涨,也经常有文章见诸报端。前段时间他来看我,告诉我现在已经是个网络作家。我真的特别欣慰。现在我们学校订《金华晚报》最多的班是方勤松老师的班,他经常对我说,学生有文章变成铅字,真的非常激动,对全班同学的写作能力帮助很大。
《金华晚报》也助我实现了作家梦。2018年,我出版了散文集《幸福路上》,今年1月出版了第二本散文集《岁月缝花》。我整理了上百篇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竟有1/3以上是发表在《金华晚报》上的。
上世纪网络没这么发达,我有剪报的习惯,珍藏了的文章发表的剪报本。现在剪报中还收藏着两篇,一篇是《打工的大弟》,1997年10月27日发表的,为话题“就业心曲”而写。还有一篇是《初恋》,发表于1997年12月17日。主题是“每月一题”,文末注有本月话题:初恋,下月话题:龙年。前年开始,《金华晚报》周三“晚晴”版面,经常有话题与读者互动,我几乎每期都写,不管编辑会不会选中,我都尽最大的努力写好。
感谢《金华晚报》几十年的陪伴,让我坚守初心,助我和很多学生实现写作的梦想。 (楼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