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后别迷茫 心理测量来助力
中高考后,很多问题困扰着家长和孩子:读普高还是学技术?高考后怎么填报志愿?孩子有哪些尚未被充分发掘的优势和潜能?未来该选择哪个专业领域?信息混杂,建议众多,家长难以辨别哪些是真正适合孩子的特质,同时又害怕选错方向,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习动力和职业发展。
很多家庭关注点都在学业上,对孩子自身心理特质没有一个客观的认知,多数家长或考生会因为“看着”或者“听着”觉得哪个专业好而进行选择,至于各种专业具体是学什么的,后续毕业将面临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知之甚少。该如何科学决策选择适合的专业才能少走弯路呢?
金华市第二医院心理测量中心专家建议,心理测量可助力专业选择。心理测量是一种科学的认识自我的方法,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测评,帮助了解自身心理特质,为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提供客观依据,让选择更加成熟理性。
心理测量如何助力专业选择呢?具体如下:剖析能力结构,明确能力倾向。能力测试可以帮助深入认识自己的能力结构,比如言语理解、抽象概括、逻辑推理、动手操作等方面的能力水平与倾向,清晰判断各种能力的相对优势。假如有针对性地培养这些优势才能,扬长避短,将有助于个体在匹配适合的专业/职业领域取得较大成就。
探寻与人格适配的专业/职业。不同专业/职业领域对人格特质有不同要求,比如研究型需要大胆谨慎,社会型需要人际开放敏感度高,医生需要高度责任心和同理心,程序员需要耐心细致。人格测试可以明确自己的个性特征,进而帮助探索寻找契合自己个性特质的专业/职业领域,并发挥个性优势促进未来发展。
筛选兴趣爱好,评估心理健康。除了能力、人格测试,专业心理测量还能帮助筛选发现兴趣爱好,评估心理健康。中高考结束的这个夏天,看似轻松,实则充满了各种选择和挑战,紧绷高压的状态骤然松弛,随之而来的是复杂的情绪和全新的自由。假期可能是身心调整的关键期,即将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对考生们的身心适应也是一种挑战。心理健康体检能及时发现潜在的情绪心理问题,帮助尽早进行心理调适和干预。
总之,能力、性格、兴趣结合分数综合考虑,方能缩小范围,减少选择时的迷茫和焦虑,大大降低“入错行”的风险,高度匹配专业/职业方向,提高学习适应性和对未来职业的满意度。
需要提醒的是,网络上免费的心理测试很多也很有趣,但信效度低(结果无法科学证明)、解读不专业(无法结合临床心理学分析)、缺乏个性化建议(无法匹配个人实际情况)。医院专业的心理测量优势在于科学性强,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试量表,由专业的心理医生或心理治疗师来分析测评结果,并提供个性化的参考意见,收获更靠谱的建议。
本报记者 求慜玥 通讯员 张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