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龄养生
关爱父母 从“脚下”安全做起
近年来,老年群体因跌倒导致骨折的病例数量持续上升。一次看似普通的跌倒,对老年人而言可能引发严重骨折,不仅影响健康,更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人中,平均每10人就有3~4人曾跌倒,跌倒后髋部骨折者一年内死亡率达20%~30%。目前,老人防跌倒与骨折防护已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公共健康议题。
为何老人一摔就骨折
“很多子女不理解,为什么老人摔一跤就骨折。”金华市中医医院脊柱外科的方弘伟主任医师解释,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骨骼发生了生理性变化。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骨质逐渐流失,骨密度下降,骨小梁变得稀疏、脆弱,就像一棵干枯的老树,枝干不再强壮。据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高达36%,女性患病率更是男性的2~3倍。此外,老年人的肌肉力量也在逐年下降,关节灵活性变差,平衡能力不足,这些因素都让老人在摔倒时难以有效缓冲外力,从而大大增加了骨折的风险。据介绍,髋部、脊柱和手腕是老人跌倒后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一旦发生骨折,不仅会给老人带来巨大的痛苦,还可能引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跌倒后这些错误做法很危险
在临床工作中,方弘伟医生见过不少因跌倒后处理不当,导致老人伤情加重的案例。他总结出几大常见的错误做法,提醒广大市民引以为戒。首先,发现老人跌倒后,很多家属第一反应就是立刻将老人扶起。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如果老人已经发生骨折,随意搬动可能导致骨折端移位,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加重病情。其次,有些家属看到老人跌倒后没有明显伤口,就认为没什么大碍,让老人自行活动。殊不知,一些隐匿性骨折当时可能没有明显疼痛,但活动后会导致骨折错位,增加治疗难度。还有些家属在老人跌倒后,盲目给老人热敷,认为这样能消肿止痛。但在受伤早期,热敷会使局部血管扩张,加重出血和肿胀,不利于恢复。
跌倒后正确急救方法
发现老人跌倒,家属应先保持冷静,不要急于搬动老人。首先要观察老人的神志、呼吸和脉搏,判断是否存在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等紧急情况。如果老人意识不清,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若老人意识清醒,要询问老人是否有疼痛、哪里疼痛,尤其注意检查髋部、腰部等易骨折部位。在确定没有明显骨折的情况下,可以缓慢将老人扶起,转移到舒适的位置休息。如果怀疑有骨折,千万不要随意移动老人,可就地取材,用木板、树枝等固定骨折部位,等待专业医护人员前来处理。同时,在等待急救的过程中,要陪伴在老人身边,给予心理安慰,缓解老人的紧张情绪。
本报记者 余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