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亮相
老厉和他的“说理天地”
“老厉,这是今天的卷宗,给你送来了。”“好的,放着,我们马上处理。”……6月30日,话音刚落,在磐安县社会治理中心二楼的“老厉调解工作室”,老厉就和徒弟仔细查看起刚送到的卷宗。“今天还好,只有7个,看完先和当事人通个电话……”老厉说。
老厉名叫厉益平,今年64岁。2005年,通过严格法定程序,他以人民陪审员的身份踏入庄严法庭,在无数次合议庭审判中,与群众、案件结下不解之缘,更将司法为民的信念深植心间。2014年2月,为将司法服务延伸到社区一线,他主动投身社区矛盾化解,开始担任调解员。2017年3月,为打造人民调解的特色品牌,在法院和司法局支持下,在磐安县诉调衔接民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了“老厉调解工作室”。这里成了矛盾的“终点站”、群众心中的“说理堂”。
曾有一位85岁老太太,因长期护理和养老金使用问题,两个儿子争执不休——小儿子长年在外打工,想半年轮养一次;大儿子坚持一个月轮养一次。妇联邀请老厉介入调解。他不仅请双方舅舅出面,还从法律责任、道德伦理层面反复劝说,直到凌晨2点才促成协议。“当时不知道做了多少工作,说了多少好话,但看到老太太的赡养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我就觉得成就感满满。”老厉回忆道。
这样的调解场景,对老厉来说早已是日常。这11年来,面对前来咨询的群众,老厉总是不厌其烦,耐心进行解惑,在调解工作中往往不辞辛苦连夜调解连续作战,始终把“法为上,理为先,和为贵”的理念贯穿其中,把法、理、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据案子具体情况,从法律、道德层面进行说服教育,最终双方达成调解意向。
调解矛盾纠纷看似如“马走日,象飞田”那么简单,貌似只动动嘴皮子就能息事宁人,其实并不是这样。为提升调解水平,老厉时常查看法律相关书籍,对照社区案例慢慢琢磨,还总结出“人民调解三十法”,每个方法都备注相似案件以便查询。这套方法成了他化解纠纷的关键,也让他在11年间积累了亮眼的成绩。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11年间,在老厉的带领下,老厉调解工作室成功调解各类民事纠纷4000余件;涉案总标的额为53576万元。申请司法确认 3368件,涉案标的额41765万元;协助参与法院各业务庭室调解案件800余件,参与政府部门、乡镇街道重大或疑难复杂案件调解27次,调解结案案件无上访、无申诉。老厉调解工作室也被浙江省人民调解协会任命为省级金牌调解工作室,成为磐安县首家省级品牌调解工作室。厉益平也多次获得“浙江省金牌调解员”“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重特大疑难复杂案件特邀调解员”等荣誉称号。
面对这些荣誉称号,老厉摆摆手:“为百姓办实事解难事,看到他们和解的笑脸,才是最好的荣誉。”随着年岁增长,为了让调解工作室顺延下去,这些年,老厉积极吸收懂法律的年轻人加入调解队伍,以老带新,多次给山妹子调解员上课培训,通过言传身教,提升年轻调解员化解疑难复杂纠纷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通讯员 黄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