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7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健康

胸口压着块“大石头”

医生凭小孔揪出元凶

“稍微走两步就喘得厉害,像被人按住了胸口……”72岁的徐奶奶怎么也想不到,让自己日渐虚弱的“罪魁祸首”,竟是胸腔里藏着的一颗巨型脂肪瘤。

徐奶奶有多年高血压病史,起初只是活动后偶发胸闷,家人以为是年纪大了体力不支。可随着时间推移,哪怕只是起身倒杯水,她都会呼吸急促、胸口发紧。前不久,备受煎熬的徐奶奶在家人陪同下,来到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胸外科就诊。

经CT检查结果令人心惊,徐奶奶右上纵膈里藏着一个9厘米×10.9厘米的巨大脂肪瘤,犹如一颗不断膨胀的气球,死死压迫着右肺上叶。这正是导致徐奶奶胸闷的元凶。

更棘手的是,这个脂肪瘤位置较深,躲在锁骨下动脉、无名静脉等大血管下方,食管与气管的间隙里,周围布满重要血管和神经。

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赵建明坦言:“像徐奶奶这种情况必须手术治疗,但手术过程风险很大,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食管和气管,甚至引发大出血或脂肪栓塞,后果不堪设想。”

肿瘤必须切除,风险却如影随形。胸外科团队反复研究讨论,最终敲定了一套“险中求胜”的手术方案,采用单孔胸腔镜手术,全程不加气压。

“传统手术创伤大,充气式胸腔镜手术可能导致脂肪颗粒进入血管引发栓塞。”赵建明解释,单孔镜能通过一个3厘米左右的切口精准抵达病灶,在高清视野下一点点剥离肿瘤,既减少了创伤,又避开了致命风险。

手术方案获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经完善术前准备,手术如期进行。术中,赵建明与团队在毫米级的空间里小心翼翼地分离肿瘤与周围组织,最终成功将患者胸腔中的“脂肪炸弹”完整取出。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脂肪瘤实际大小达15厘米×15厘米,属良性肿瘤,但肿瘤巨大,会出现相应部位的压迫症状,如咳嗽、疼痛、呼吸困难等。

术后徐奶奶恢复得比预想中快。拔掉引流管后,她第一次试着下床走路,惊喜地发现“胸口的大石头没了,呼吸顺畅多了”。经过胸外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护理,原本被肿瘤折磨得日渐消瘦的老人,气色一天天好转,一周后便顺利出院。“没想到这么大的瘤子,一个小口子就解决了,现在能吃能睡,太感谢医生了!”出院那天,徐奶奶家属感激地说。

这颗在胸腔里疯长到15厘米×15厘米的“巨型炸弹”被成功拆除,不仅让徐奶奶重获自由呼吸的权利,更展现了微创外科技术在复杂肿瘤治疗中的精准与高效。对于高龄、高风险患者来说,能将这样一颗占据大半个胸腔的“庞然大物”从血管与脏器交织的危险区域完整剥离,正是医学温度与技术实力的生动体现。

本报记者 戴伟文 通讯员 冯文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