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运红马甲到社区“贴心人”
“胖哥”的2万小时志愿答卷
日前,婺城区2025年度志愿服务项目展示活动现场人声鼎沸,人群中,一个敦厚的身影格外醒目——他步履匆匆穿梭于各个展位,与志愿者们交流经验,为参观者介绍项目情况,这个被许多人亲切唤作“胖哥”的人,是金东区鞋塘民政服务站负责人石宏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我10多年志愿服务的初衷。”石宏金告诉记者。
春运坚守,温暖旅客归途
“我来拎箱子。”“我给您搭把手。”2018年的春运期间,石宏金身着红马甲、头戴小红帽再一次出现在铁路金华南站。站前广场、进站口、购票厅、候车室,他或俯身搬运行李,或耐心指引,或在站前广场的移动服务爱心站准备好一杯杯暖意融融的热水。针线包、常用药品、充电宝、暖宝宝……这些细微物件经由他和伙伴们的手,让旅客们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
“第一次去金华南站做志愿服务是在2015年,当时趁着企业放年假,去搭把手。”石宏金告诉记者。2015年末,新建的铁路金华南站甫一启用便遭遇寒潮。石宏金等志愿者与站务人员、交警并肩作战:铲除积雪、疏导交通、安抚旅客、清理站场。“他们从早上8时30分开始,一直忙碌到晚上,有时候甚至忙到次日凌晨才回去。”提起“胖哥”石宏金,南站工作人员无人不晓——这位志愿“元老”已在此默默度过了3个除夕之夜。谈及他那特殊的年夜饭,石宏金笑着说:“快餐加个鸡腿,加点牛肉。”
为社区织起“暖心服务网”
2020年,金华首家社会工作站在金东区多湖街道金都美地社区成立,石宏金作为负责人,将目光投向了社区内“一老一少、一困一残”等群体。他经常带领志愿者们上门走访建档,了解这些社区居民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帮助。
在一次探访金都美地社区独居老人的过程中,石宏金行至一户门前时,发现门扉虚掩,屋内传来微弱呼救声。他与其他志愿者立刻推门而入,发现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无助地跌坐在地。老人子女远在外地,自身行动艰难,因害怕发生意外后无人施救,家门从不落锁,甚至每个房间都放着空罐——只为万一摔倒,能弄出声响引人注意。石宏金赶紧将老人扶到床上休息,并联系了她的子女,之后还持续跟进,直至确认老人获得专职照料,他才放下心来。
“对于高龄独居老人,每周两次走访,是站里雷打不动的规矩。”据了解,多年来,石宏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关爱新金华人、弱势群体,开展上门走访建档,链接社会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他参与策划了悦伴童行、悦爱夕阳、悦享家园、悦爱课堂、情暖民心、青春无毒、垃圾分类、文明过马路、平安宣传、关爱环卫工人等志愿便民活动千余场,累计为弱势群体链接各类服务资金物资折合人民币100多万元。
政策外的温暖 低保户老屋焕新
2024年,石宏金成为金东区鞋塘办事处民政服务站站长。在走访山早村低保户洪大爷家时,映入眼帘的景象让他心头一紧:住了几十年的老屋从未翻修,卫生间仍是老式蹲坑,没有淋浴设施,日常洗漱只能靠脸盆接水。洪大爷是残疾人,没有工作,“女儿19岁了,我没能给她好的生活环境,觉得很亏欠”。洪大爷表示,他想改造卫生间,却碍于囊中羞涩,只能作罢。
了解到洪大爷未满60岁,难以纳入适老化改造政策范围,石宏金立即转向社会寻求支援。短短两天,他成功链接多方资源,筹足了改造所需的全部善款。当年9月底,破旧的卫生间开始改造。石宏金带领社工与志愿者化身“帮工”,采购建材、联系工匠,全程义务付出。10月20日,改造完成,明亮瓷砖映着崭新的抽水马桶、热水器与洗手盆,洪大爷激动地拨通在外求学女儿的视频:“丫头你看,卫生间又亮又宽敞,等你回来就能洗热水澡了!”屏幕两端,父女俩热泪盈眶,再次感谢好心人的无私帮助。
自2013年开始接触志愿服务以来,石宏金的志愿服务时长已达20000多个小时,为五星志愿者,曾获评2017年金华市优秀志愿者、2021年金华市志愿服务先进个人,还是金东区未成年人观护团成员、婺城区亲青老娘舅,金华市志愿服务督导员。
作为第一届金东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石宏金十分注重志愿服务团队的建设和发展。他积极分享自己的经验,为年轻志愿者们提供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用心去服务,用爱去传递温暖。在他的影响下,身边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志愿服务行列,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报记者 余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