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体验频频进商场
夏夜,市区一商场的新能源汽车体验店里灯火通明。市民吕女士在展车旁反复比对参数,在销售顾问的引导下完成下单。“这款新能源车刚上市不久,科技感满满,而且体验店就在市中心,逛街时顺路就能看车,太方便了。”这样的场景,如今在金华市区各大商场已成常态——曾经需要专程奔赴4S店才能完成的购车流程,正悄然融入市民的日常消费场景。
汽车消费场景迭代升级
今年上半年,我市汽车消费市场呈现“先抑后扬”的态势。据统计,1—3月,全市累计核销汽车消费券1.5亿元,直接带动汽车消费92.3亿元,为年初的市场注入强心剂。进入二季度,5月发放的4000万元汽车消费券再掀热潮,带动24.6亿元的消费额。
汽车作为提振消费的重要领域,其“进商场”的现象背后,是一场消费场景重构的深层变革。曾几何时,汽车4S店如同散落的珠子,零星分布在城郊,消费者购车往往需要专程前往。从早期的汽车城集聚,到品牌自建门店的分散布局,传统销售模式始终存在“距离感”。而如今,汽车“进商场”这种垂直商业模式的兴起,彻底改写了消费者的购车体验。
走进商场里的汽车体验店,清凉的环境、舒适的座椅、互动式的屏幕,处处透着“服务升级”的气息。在这里,销售顾问不再急于推销车型,而是更像“生活顾问”——会根据家庭人口结构推荐车型,根据通勤距离计算能耗成本,甚至会聊起周边适合自驾的景点。从单纯的产品销售向场景化服务转型,折射出我市汽车消费场景的迭代升级。
搭建销售与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除了商场体验店,各大新能源品牌还在积极搭建“最后一公里”服务网络。通过“汽车进社区”活动,试驾车被直接开进居民区,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完成试驾、咨询等流程。这种“上门服务”模式,不仅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门槛,更让汽车消费从“刻意为之”变成了“触手可及”。
汽车正像手机、家电一样,成为市民日常消费场景中的一部分。对于汽车“进商场”这一新趋势,市区某商场招商经理王女士表示,“做了20多年商场企划,从没见过这么多汽车品牌主动申请进场。”目前她所在的商场已有3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入驻,还有3家在排队等候,“随着商场业态不断完善,加上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未来的想象空间很大。”
本报记者 方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