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2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新闻

每次来回近300公里

这条献血路他“走”了7年

9月1日凌晨4点半,家住磐安县九和乡九溪村的郭红卫从家里出发,开车到东阳,再换乘轻轨到金华市中心血站,8点钟,准备开始机采血小板的捐献。

他是金华市中心血站的常客,从2018年开始,每个月至少会去一次。截至9月1日,郭红卫共计献血112次,献血量达到31100毫升。

无论严寒酷暑,坚持献血

58岁的郭红卫是磐安县九和乡九溪村的党支部书记,200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郭红卫参加了全血捐献,当得知自己捐献的血液被用来抢救病患,他决定坚持做这件事。那时候,献血车来磐安,一个月只有固定几天,他每次都算好日子去。

2018年,他了解到机采血小板的捐献间隔期更短,一年能多献几次,便决定参加机采血小板捐献。机采血小板捐献只能在金华市中心血站进行,从磐安县九和乡九溪村到金华市中心血站来回近300公里,可他无论严寒酷暑,始终坚持。

因为每次来回路途遥远,加上机采血小板需要一个半小时,所以郭红卫每次都赶在第一批献,这样可以争取早点回家。如果自己开车,早上5点钟就要出发了。如果坐轻轨,那要更早一些,4点半就得出发了。

这一次献血,因为没约到同伴,郭红卫选择了坐轻轨,虽然时间要比自己开车久,但是对身体造成的影响更小一些。郭红卫说,在没献血之前,一切都有变数,要特别注意。之前有一次,他从磐安赶到金华,因为血压高没有过关,无法进行机采血小板的捐献。

当被问及每次献血都要从磐安赶到金华,会不会太累?

郭红卫笑称,献血已经融入他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习惯。“到了可以献血的时候,我就会主动去献,不会觉得辛苦。”

为了帮助更多人,延长了献血时间

按照国家规定,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在年龄到了之后,郭红卫延长了献血时间。

为了提供优质血液,郭红卫还坚持锻炼、规律饮食,为下一次的献血做好充分准备。

献血多年,郭红卫遇到的求助也很多。

2019年,他接到一个电话,有人求助说自己的母亲要手术急需用血,知道郭红卫平时有献血的习惯,问他能不能帮个忙。接到紧急求助电话后,郭红卫马上就答应了,他开着车从磐安赶到金华,等献完血回到家已经是晚上。尽管如此,郭红卫还是很开心,因为他知道自己献的血又帮助到了有需要的人。

郭红卫的无私奉献带动了身边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献血队伍中。除了村里人,磐安县第二人民医院的副院长张炼桢知道他长期固定机采血小板捐献的事情后,也常跟他一同前往。在他们的影响下,张炼桢的儿子张铭也加入了献血队伍。

现在,郭红卫志同道合的朋友越来越多。对他来说,这是激励,也是鞭策。“只要条件允许,献血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

本报记者 吴越悦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