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尘封八十余载的抗战日记
浦江籍抗战英烈用热血书写家国情怀
(上接01版)
冲锋陷阵 以身殉国
时间:1941年10月16日 星期四 阴
日记:十号拂晓,我军攻入宜昌城,给予敌以重创而克复。至午后三时许,突飞来敌机三十余架,大举投放毒气弹,我军伤亡甚重,尤以民众为惨。同学们看此消息,无不叹息!
彼时,中国军队反攻宜昌,激战正酣,在军校训练的最后时光,周宗瑚时刻关注战况,并将其记录在日记中。当时,他并不知道,自己即将奔赴这个血与火的战场。
周天云通过伯父的日记、其战友的回忆录,写下《伯父的抗战烽火日记》一文,详细还原了伯父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1941年11月,周宗瑚等130位从75军干训班考上来的学生,执行命令,全都回到75军军部报到。他被分配到预四师,这支部队直接奔赴前线待命。
当时宜昌已经沦陷,黄花乡两河口以东地区均被日军占领。日军在此修筑了大量半永久性工事,明碉暗堡密布,铁丝网拉满山头,企图步步推进,西犯四川。预四师下辖的三个团,全部驻防在小峰乡一带,与黄花乡近在咫尺,频繁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拉锯战。
周宗瑚到达驻地不久,预四师就奉令全师三个团连夜开赴小溪塔地区进行反攻作战,战士们沿着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顶着凛冽寒风,摸了一夜才走到新坪。这时天刚蒙蒙亮,师部传令部队在老百姓家中隐蔽休息,待天黑时再继续前进。第三天,全师开进下坪,师指挥部设下坪、三个团分驻下坪、孙家坳、赤板河,与日军据点沙坝店子相距只有三四里地。
战前的准备工作紧张地进行着。师指挥部令通信排以最快的速度架通与各团的电话线,以便指挥作战。凌晨1时许,师指挥部下达了夜袭沙坝店子日军据点的命令。主攻团进入预定区域,在离敌军阵地约300米的山地中潜伏下来,工兵排在前面排除障碍,用虎口钳剪断了敌军第一道铁丝网,又顺利地剪开了第二道铁丝网,把敌军的阵地撕开了一个口,主攻团向前跃进了100多米。当工兵剪第三道铁丝网时,触动了敌军的警报,一时敌军军犬狂叫,照明弹立即升空,我军1000余人顿时暴露在日军视线与火力之下。团长下令强攻。日军六挺机枪齐发,我军一无掩体,二无战壕,一排排地被敌火力扫倒。三营营长冒着弹雨,带领50多人从侧面迂回,接近敌阵,连炸敌军两个碉堡,接着与300多名日军短兵相接,终因寡不敌众,50多名官兵全部与敌同归于尽。
这次夜袭虽未取得成功,但也打掉了敌人的气焰,日军被迫撤出了沙坝店子据点,向后退了10公里。预四师在这场反攻宜昌的战斗中伤亡惨重,周宗瑚也在这场战斗中身负重伤,被送回75军野战医院。医院条件简陋,药品奇缺。他终因伤口发炎,高烧不退而不治身亡。
在整理伯父遗物时,周天云发现了抄录在其笔记本上的一首诗。这首诗竟然一语成谶,浓缩了一位抗战英烈的光辉故事,也成了他短暂而辉煌的人生写照: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