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社区

“大山女儿”九年公益助医

做婺城偏远山区老人的“暖心小棉袄”

这几日,伊红香正为11月8日的“为老送医助健”活动忙碌——比对各药店药品价格、购置物资、对接网格员落实场地……活动地点定在婺城区塔石乡井上村村文化礼堂,目前已组织金华市中医医院的25名医护人员和9名志愿者参与。

这场活动预计花费一万多元,尽管2023年起获得金华市民政项目补助,但伊红香坦言:“自己还需要贴几千元,习惯了。村子老人多,每次都想多带些药品和设备,难免超支。”

“大山女儿” 照亮山村老人就医路

伊红香的助医之路,始于2016年夏天。当时她回塔石乡上阳村探亲,发现这个偏远山村一天仅有一班往返的班车,单程就要近2个小时。“村里的老人想去城里看个病,根本来不及,都是看着我长大的长辈,不能不管。”

当年夏天,伊红香和哥哥便开始四处奔走,联系了当时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的老师和医生,还动员了其他医院的医护人员,最终组建起一支20多人的医疗队。义诊当天,100多名留守老人早早地从家里出来,涌向临时医疗点。他们查出了2名病情较为严重的老人,还有几名老人被诊断出肝脏或肾脏疾病。伊红香一边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联系他们在外务工的子女。“有位老人的儿子,第二天一早就赶回来,带着老人去城里的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确诊后及时接受了治疗。”

暖心帮扶 助老人重燃生活希望

2017年,伊红香和哥哥伊红卫联合几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注册了金华市互通公益救援中心,她担任助医项目的负责人,将目光聚焦在箬阳、塔石、新畈等偏远山区。

2024年,伊红香带着医疗队来到塔石乡井上村。70多岁的张树根得知自己膝关节半月板严重受损,必须进行置换手术后犯了难:子女不在身边,自己年纪大了,没人陪他去城里看病,手术费用也让他有些犹豫。伊红香当即承诺陪同就医,专程接他进城,并帮忙办住院、找护工,全程跟进术前检查与术后恢复,还自掏腰包买康复设备。为减轻老人的负担,她和哥哥各出1000元垫付医药费。

今年春节,伊红香再访井上村,张树根挑着柴火笑着走来:“红香,我又能挑担了!”看着老人的笑脸,伊红香满心温暖,正是这份信任,让她在助医的路上从未停下脚步。

步履不停 公益路上爱相随

从2016年第一次组织义诊至今,伊红香带领医疗队在塔石乡上阳村、井上村、塔石村,箬阳乡瀛头村,白龙桥镇等地,累计开展了16次大型助医活动、35次小型义诊,直接受益人数达9800余人次。每年至少两次大型山区助医活动,已经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除了山区助医,伊红香还把爱心延伸到了城市社区。2022年,她和好友一起在城东街道通园社区组建了“东上爱心驿站”,定期为社区里的老人提供生活帮助,陪他们聊天解闷,逢年过节还会送去慰问品。

在2023年获得民政项目补助之前,每次活动的费用几乎都是伊红香和哥哥两人承担,她自己经营的汽车修理厂的利润也多投入公益。如今,越来越多力量加入进来。民政项目补助减轻了部分压力,志愿者也有了稳定的队伍。“辛苦是辛苦的,但心里暖暖的。”伊红香说。

本报记者 余震东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