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长寿老人:水好空气好就是福
9月11日上午,市民政局第八届公益创投项目——“光影守望‘照’亮山村”活动在婺城区沙畈乡的山村开展。金华市小脚丫公益基金会工作人员、市第二医院医护人员,沙畈乡民政服务站的社工与志愿者,以及4位公益理发师、客运金西公司志愿者,一起走进古韵深厚的高儒村以及与之相邻的停久村,为村民带去服务。
活动现场,公益理发师全神贯注,手中的剪刀在村民们的银发间游走。市第二医院的医生们也迅速就位,他们一边细致地为老人量血压,一边耐心询问老人们的身体状况。与此同时,一旁的拍照点人气十足,相机镜头精准捕捉着村民们的张张笑脸,将山村的幸福瞬间一一定格。
高儒村村口的牌楼上,“漓渚高儒”4个大字庄重醒目,仿佛在诉说着村落悠久的故事。高儒村保存着不少古建筑群落,姓王厅、漓渚书院、高儒大厅、洗砚池……白墙黛瓦,古韵犹存。高儒村向来有着重视知识、崇尚儒学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人才辈出。
关于“高儒”这一村名的由来,如今已鲜有人能说得清楚。不过,有一个说法较为可信:明代天启年间,出身书香门第的杜翔凤,在高儒村创办了漓渚书院。一时间,文人才子汇聚,在此吟诗诵文、畅谈世事,久而久之,这个村子便被人们称作高儒村。
书院附近还有一口古井,因古时书院学子常去清洗砚台毛笔,水中留有残墨,因而得名墨花井。
村里的老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活动场地,人群中,一位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太太正和儿子并肩而立,准备合影——她叫郑卸竹,生于1930年。如今虽已年过九旬,却耳聪目明、思路清晰。当被问及长寿秘诀时,她笑着摆摆手:“哪有什么秘诀?我每天都在村里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吃饭,平时最大的乐子就是和老邻居们打几圈麻将。”
2019年1月,原亭久村、六苟村和岭脚村经过规模调整,合并成为现今的停久村。
活动中,停久村一对长寿夫妻的身影格外暖心——虞金有和李连悌相携而来,虞金有出生于1928年,李连悌出生于1932年,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痕迹,却未减彼此相惜的温情。
“我们这里水好、空气好,吃的都是自己种的,所以老人都比较长寿。”一旁的村民见此情景,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山村老人的长寿秘诀,话语里满是对家乡生态的自豪。
记者 杨霄/文 赵创 俞佳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