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挨刀只张嘴 医生取出了结石
横店文荣医院成功实施ERCP手术
本报消息(记者 董超毅 通讯员 马洁如)近日,横店文荣医院消化内科联合手术室、麻醉科成功实施ERCP手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为患者“零创口”取石。该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医院消化内科在胆胰疾病诊疗领域迈上新台阶。
上周,胡女士(化名)手捂着肚子、眉头紧皱,急匆匆走进横店文荣医院。她回忆说,自己右上腹从前两天开始就隐隐作痛,本来想着熬一下可能就过去了,但如今疼痛感不仅没有缓解,甚至还逐渐加重了。
医生一见到胡女士便发现了异常——皮肤发黄。一番检查后得知,原来是胆囊结石掉到了胆总管内,从而引起的胆总管梗阻,甚至还并发了黄疸。
胆管就好比输送胆汁的“通道”,若结石将这条路堵住,就会导致胆汁排出不通畅甚至淤积,可能引发急性胆管炎、胰腺炎、梗阻性黄疸等情况。
为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必须尽快将结石取出。经多学科团队反复讨论及评估,医生们最终决定先为胡女士实施创伤小、恢复快的ERCP手术,取出胆总管结石。
消化内科医生杜进跃介绍,ERCP微创取石术是利用十二指肠镜插镜至十二指肠降部,再经过一个“小阀门”——十二指肠乳头,选择性插管到胆管或胰管,注入造影剂,从而显示胆胰管病变的一种诊治方式。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经成为众多胆胰疾病的首选诊断治疗方法。
“不过,作为消化内科操作难度最高的手术,ERCP非常考验医生的技术水平。”杜进跃解释,十二指肠镜和直视的普通胃镜不一样,它是侧视镜,视野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十二指肠镜到了十二指肠降部后,需要通过导丝精准插入胆管或者胰管才能进行后续操作,对内镜操作有非常高的要求。
为确保手术成功实施,术前,多学科专家团队再次对胡女士的情况进行评估,确定手术指征、制定术中突发情况处理方案、术后并发症防治措施等,同时还邀请了浙江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专家进行指导。
手术十分顺利,术中医生们使用球囊,对十二指肠乳头进行扩张,在十二指肠镜的辅助下,成功取出了一枚直径1.1厘米的黄褐色结石,疏通了胆管。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胆胰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ERCP技术的成功开展,为横店及周边地区有需要的老百姓提供了全新的诊疗模式。
医生提醒,如果出现腹痛,皮肤、巩膜变黄,全身乏力、高热等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筛查是否为胆结石所致,尽早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