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5版:新闻三秒区

为小区物色有公心、热心的管理人员

物业费清单背后的居民自治探索

记者 董金姣

“小孙转我的”“业主转我的”……昨天,记者在市区康乐小区12幢、15幢采访时,被小区入口墙上一张物业费收取清单吸引。这张盖着小区业委会公章的物业费收取清单表上,在序号、房号、面积、业主等表头信息里,竟出现了如此口语化的表述,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表格是我做的,有的业主是把物业费转给我们业委会孙主任的,有的是转给我的,我怕弄错,也为后期对账方便,就在表头里加了这两项。”清单表制作人苏启红说。她从2002年起住进康乐小区,此前的本职工作是一名出纳。去年底,在市区西关街道五里亭社区的牵头协调下,康乐小区12幢、15幢成立业委会,热心的她被推荐为业委会成员。

苏启红告诉记者,小区有段时间没有物业,相关事务一度没人管。“业委会刚成立不久,4月开始跟业主商量物业费收取以及安装摄像头等事务。业主们很支持,一个月左右物业费基本收齐,这是我们刚公示的物业费收取清单。”她说,小区事务还得有人牵头,现在整个小区变得有序,邻里关系也融洽了不少。

“物业费收取清单表上这样的表述很接地气,体现了康乐小区的居民自治。”五里亭社区党委副书记陈露告诉记者,该社区积极打造“清廉+民主”自治模式,通过开展小区业委会选举、推选业主代表、成立自管小组等方式,促进居民自治,推进“清廉小区”建设,探索自治新路子。去年下半年,社区促使康乐小区12幢、15幢成立业主委员会,在5名热心的业委会成员带领下,小区居民正在实现自主决策、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自治模式。

“我们社区情况比较特殊,很多小区比较老旧,有的小区只有1幢房子、2幢房子。”据了解,五里亭社区共有25个小区、1个城中村,多数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且无物业、业委会的小区居多,管理难、治理难问题比较突出。为实现小区居民自治,去年下半年以来,该社区逐个对此类小区开展业委会选举及业主代表推选,为小区物色一批有公心、热心的管理人员,并将此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截至目前,该社区已有5个小区成立业委会,6个小区成立自管小组。

牡丹苑是五里亭社区众多老旧小区中的一个。这几天,该小区公示栏里正在公示第二届业主委员会的候选人名单。记者了解到,为了推动该小区尽快成立业主委员会,社区网格员做了大量工作,前后召集居民代表开了多次协商会,还逐一对20多名愿意参与业委会候选、他人推荐或自荐的居民进行谈话,了解他们的想法,听取他们关于小区自治的建议。

康乐小区12幢、15幢业委会主任孙升东说,目前小区状况明显好转,根据居民需求,小区自治已有事务清单,“接下来会加强楼道照明,并把大门口道闸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