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乡村振兴

义乌廿三里创新打造全域生态 共融共治模式

记者 王志坚

近日,义乌市首个生态联勤工作站“华溪生态联勤工作站”在该市廿三里街道的华溪森林公园启用。

据悉,华溪森林公园作为义乌市首个省级森林公园、省重点生态公益林示范区,植被覆盖总面积达22平方公里,被誉为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生物基因库”“天然植物园”。占地近1000平方米的华溪生态联勤工作站,不仅是公安生态警务的联勤工作站,也是华溪森林公园的游客中心,同时也是党群服务中心的生态样板,承担着乡村共富、协同共治、生态宣教等重要功能。

今年以来,廿三里街道以“生态为核、全域为体、党政领导、公安主导”的工作理念,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任双组长,搭建“一中心、一站、多室多点”的框架,立足于基层治理,创新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廿三里全域生态共融共治模式。该治理模式拓展了生态警务范畴,在自然生态、营商生态、人居/社会生态等方面,根据不同区块特点,个性化打造特色做法,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以生态绿的底色描绘出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彩色。

自然生态方面。在生态多样区的华溪森林公园建设生态联勤工作站,作为展示“共富共治生态”的平台,以“森系”为主题,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部门联勤共治、强化生态科普宣教,守护山水灵动、鸟雀争鸣、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

营商生态方面。在工业园区建设智饰云联勤室,一企一员,做好新员工入职教育、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并实现一站式代办,做优企业“三服务”,提供政策咨询、定向招工、企业升规等企业增值服务,助企纾困,增强企业主的获得感,打造创业创新、关怀备至、政商携进的营商生态。

人居/社会生态方面。在村居、镇区建设共治警务室,运用“村居共治”方法,压实村居主体责任,增强平安共建意识,消除治安隐患。并聚部门合力,加强和美乡村建设,优化居住环境,切实为村居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形成安居乐业、共治共享、齐头共富的人居生态。

“比如我们在繁华地段新建的下朱宅共治警务室,自5月启用以来,流动人口新登记2979人,较去年同比上升505.5%;电诈警情同比下降56.25%;盗窃警情同比下降63.16%;打架斗殴警情同比下降41.67%;家暴类警情同比下降50%。”在日前召开的廿三里街道“村居共治”现场会上,下朱宅村两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下朱宅村的人口虽然增多了,但平安指数也高了,夜市经济更发达了,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

廿三里派出所所长郭凯敏在“华溪生态联勤工作站”启用仪式上说,华溪生态联勤工作模式运行以来,已打掉一非法狩猎团伙,并处理非法钓鱼人员6人,廿三里辖区火警数量同比下降20.35%。廿三里派出所与生态环境、行政执法、水务、应急、消防等部门携手建成的华溪生态联勤工作站,植入生态类违法犯罪打击、野生动植物保护、园区生态治理等14项社会治理功能。工作站进一步丰富了生态警务内涵,模糊职能边界、打破部门壁垒、重塑治理模式,进一步打好“碧水、蓝天、净土”等全方位保卫战,为破解偷捕盗捞、破坏生态、风险防范等问题提供了全力支撑。

“我们坚持‘生态为核、全域为体、党政领导、公安主导’,以街道风貌样板区创建为契机,推动实现部门联勤共治,充分发挥平安义警、生态义警队伍作用,全面提升见警率、管事率和快速反应处置能力,守护生态绿的底色。”廿三里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街道将继续推进全域生态共融共治治理模式,努力实现“部门共治、生态共享、百姓共富”的生态治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