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科院为武义水碓后发展 探索新路径
本报消息(记者 王文湛)日前,在武义县熟溪街道水碓后村党群服务中心,一场关于“红色故里”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规划研讨会在此举行。来自省农科院的专家、武义县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水碓后,大家围绕“红色水碓后 休闲康养地”新定位,深入开展交流讨论,为这片红土地谋划新发展,构思新蓝图。
水碓后村是革命烈士徐英故里。这里虽然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和山水相映的自然风光,但多年来产业发展单一、规模较小。今年初,省农科院结对帮扶产业示范基地落户该村,这片浸润着红色文化的热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结对帮扶既要“输血”,也要“造血”,不仅要帮眼前,更要谋长远。 今年以来,省农科院充分发挥技术、人才及资源优势,先后组织多批次农技专家现场开展技术指导,积极将农业科研成果应用到结对帮扶产业上。与此同时,省农科院还与熟溪街道开展党建联建,深入推进水碓后结对帮扶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不仅通过鲜食玉米新品项目带动该村低收入农户增收,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还从水碓后村的特色资源和乡村实际出发,深入开展调研,高标准谋划发展新定位,为富民增收强村发展探索新路径。
“上半年,我们以鲜食玉米项目为突破口,初步形成了农文旅一体发展的良好态势。下半年,将开展玉米、水稻、番薯等特色农业项目种植。同时,积极打造‘水碓红’特色农业品牌,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吸引更多的市民前来观光体验、休闲旅游。”在帮扶座谈会上,作为省级农村指导员,省农科院玉米所副所长赵福成总结了今年以来的帮扶成果,并重点介绍了鲜食玉米种植情况及接下来的工作思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我们将以此次水碓后村农文旅一体发展初步研讨为契机,结合街道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方案,充分整合各方资源,深入开展高效合作,着力打造集红色教育、田园体验、休闲康养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熟溪街道党工委书记金秋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