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5版:民生

立足岗位勤耕耘 为民服务守初心

——记义乌市人大代表、廿三里街道金麟社区工作者季雅娟

“群众选我当人大代表,是对我的信任,我要立足岗位履行好人大代表职责,不负人民重托。”这是义乌市人大代表、廿三里街道金麟社区工作者季雅娟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9年,大学毕业的季雅娟通过招考进入金麟社区,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初到社区,季雅娟并不懂怎么与居民打交道,甚至都不好意思走进居民家中开展工作。居民们也不相信这个年轻的女孩能处理好社区里的“家长里短”。但这个坚韧的姑娘,穿起印有自己名字的“红马甲”,默默地从最小的事做起,主动为需要帮助的群众搭把手儿、加把劲儿,一干就是5年。居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2021年,选举季雅娟为义乌市人大代表。面对群众的信任和期待,她深感肩负的责任和重担,更加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积极为民解忧

诠释代表担当

“加装电梯这件事,我们盼了这么多年,终于落地了,现在就等电梯运到后装上就能用了。”金麟社区辖区的金桥人家小区是多年前建设的老小区,由高层、小高层两个区块组成,“加装电梯”是小高层区块居民共同的心愿,但是资金筹措、建设监管、后期维护等,让“加装电梯”成了社区“老大难”问题。“来到社区,就陆续接到金桥人家小高层区块居民反映,希望能尽快加装电梯。”季雅娟回忆道。为彻底解决这个“老大难”,季雅娟亮明人大代表身份,联系街道建设办、安监所等科室多次实地察看,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同时,推动召开数次业委会、物业公司及居民代表座谈会,深入居民家中宣传加装电梯的好处、回应咨询,终于消除了居民的疑虑,最终确定了“试点先行”的电梯加装政策,深受小区小高层区块居民赞许。

像这样的“小事”还有很多,小区垃圾集中投放、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孩子课后管理……这些居民“家门口的烦心事”,在季雅娟一次次走访中被发现、被解决,真正让社区居民享受到“家门口”的幸福生活。

反映社情民意

践行代表诺言

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是联系群众的“直通车”,也是政府部门改进工作的“助推器”。多年来,季雅娟坚持依法履职,聚焦民生关切、社区融合,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专业特长,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打磨议案建议,为助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

她心系法治建设,领衔提出《高层小区业委会“业财代理”机制》的议案,建议完善高层小区业主代表委员会“三资”管理,为高层小区业委会的“三资”使用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她民意触角敏锐,提出关于《开设乡村“家门口学堂”》的议案,建议为辖区青少年儿童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程,有效衔接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为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

她立足实地实际,写了关于《村改社区党建统领社区治理探索实践》的调研报告,围绕优化组织体系、健全治理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廿三里街道探索实行“五区融合”社区治理改革,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内生动力,切实破解村改社区运行过程中的难题。

打造个人品牌

体现代表智慧

工作中,由于时常以茶话会的形式召集辖区年轻人,通过对当下热门话题的讨论,了解辖区青年居民的生活、工作、健康状况,居民们还将这个活动亲切地称为“小季茶话会”,成为社工群体和辖区青年群体反映社情民意的窗口。

在年轻思维的碰撞下,季雅娟牵头打造了“我最想为社区做的一件事”品牌,吸收社区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并以项目化的形式交办、落实,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小单元在基层落地生根。“之前一直忙于工作,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我很开心。在交到了很多新朋友的同时,又能反馈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真的不虚此行。”参加活动的陈女士一边说着身边的变化,一边竖起大拇指点赞。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市人大代表,季雅娟将代表履职内容与社区治理紧紧相扣,以踏实肯干、乐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展现着一名人大代表的应有担当。(傅子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