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师婚恋: 要避免“高不成低不就”
记者 徐健勇
28岁,市区某中学体育老师,去年以来已参加过三四场相亲交友活动;27岁,市区某中学数学老师,硕士研究生学历,人生第一次参加相亲交友活动。更多的,还有30岁、31岁、32岁、33岁、34岁……
第40个教师节前夕,为助力我市单身青年教师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教育行业专班联合市教育工会等部门,共同举办了“一路同行 未来有你”教师医护专场交友联谊活动。后台数据显示,报名单身嘉宾年龄大多在28岁(含)以上,职业70%左右是教师,其中又以女教师居多。
顶着铁饭碗、有学识、专业教书育人等光环,教师职业一直受人尊敬。尤其女教师,更被认为是婚恋中的“香饽饽”。然而,与这一现象相对应的,却是不少学校老师、婚介所、“红娘”等反映当下女教师婚恋难、脱单难的另一番景象。难道,“香饽饽”不“香”了?
大众关注 单身女教师脱单有点难
“34岁,女,小学老师,金华本地人,家境优渥,父母都是退休公职人员,安排过多次相亲,但就是找不到对象。”在金华开发区某婚介所,聊起青年教师婚恋难、择偶难话题,负责人满是感慨。
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2020年中国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比2010年平均初婚年龄(24.89岁)推迟3.78岁。其中,2020年中国男性平均初婚年龄29.38岁,女性27.95岁。
我国初婚年龄近年来呈现上升态势,青年婚恋问题也逐渐从私人领域进入公众视野。其中,拥有较大基数的单身教师脱单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我给学校里适龄单身青年介绍过对象,上级工会也有组织联谊活动,有成功的,但不多。”市区某初中工会主席英英(化名)说,因为男教师少,该校单身教师大部分是女性,也不乏个别有婚恋意向但直到三十四五岁仍单身的教师。
英英分析,适龄青年教师脱单难,尤其是女教师,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社交圈不大,另一方面眼光也高。“就像一个金字塔,男生习惯往下看,女生习惯往上看,选择面不一样。一挑二挑,一等二等,年纪上去,对象没谈成。”
浙江省公益红娘周名松,有30余年公益红娘经验。在他看来,乡下老师较城市老师更难脱单。“他们有事业编制,也想找有编制的,但乡下没有这么多事业编、公务员。两个人谈恋爱,另一半在城里,交通不方便,也是问题。”
婚恋心理
“宁缺毋滥”式自我保护
今年暑假,95后何老师又经历了一次失败的相亲。频繁相亲失败令其深感受挫,对于婚恋也失去信心。“以前说随缘,是想遇到对的人。现在说随缘,是真的随缘。”
随缘,是很多单身男女青年对婚恋的态度。
一个“缘”字,是青年对美好婚恋的向往;一个“随”字,则反映出当下青年“宁缺毋滥”和“不谈也行”的心理。
在金华市“一路同行 未来有你”教师医护专场交友联谊活动现场,一名志愿者入场跟一位位男嘉宾交谈着。除了协助开展活动,她还有一份私心:为女儿找个对象。“她是老师,没来,机会难得,我自己来现场看看。”
像该志愿者一样,在婚恋这件事上,往往是“子女不急父母急”。黄如珍去年4月退休后,成为一名公益红娘,经常组织活动,为年轻人交友搭建平台。几期下来,黄如珍发现来参加活动请求推荐配对的,大多为五六十岁的父母。“子女不急父母急的现象不仅金华有,其他地方也差不多,这种情况很难帮子女脱单。”除公益红娘身份外,黄如珍还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线下交流中,黄如珍注意到很多年轻人称不想谈,其实是为了堵住家长的嘴。“如果他们说想谈,七大姑八大姨会马上叫他们来相亲,给他们增加压力。”
“他们也不急,找不到中意的,就一直等着。”周名松也注意到一些年轻人对待婚恋常常怀着“等”的心态。
专家提醒 恋爱:讲好自己的故事
市妇联“爱在金华”婚恋交友平台负责人李筱清,常遇到“A女C男”的情况,即女生相对男生要更优秀。“教师群体中的单身青年高学历、高智商,注重学业事业,对另一半要求高,对感情也有一定理想主义。”
李筱清说,希望单身教师群体走出原有舒适圈,喜欢就勇敢一点,避免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窘境。“男生要多主动,耐挫能力要强。女生应放低期待,看到有眼缘男生不妨主动大胆一些,4岁以内姐弟恋都可以尝试。”
“有位小学老师已过三十,之前撮合都没成。她现在说,只要两个人合得来,不考虑对方什么条件。”市区某相亲角负责人举例。
资深“月老”周名松见证过很多年轻人的悲欢离合,“要抓住机遇和缘分,不要七挑八挑,择偶外在条件差不多,基本符合要求就可以见面。欣赏对方优点,包容缺点,别总是挑对方毛病,应好好展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讲好自己的故事,才能让对方喜欢。”人无完人,要求太高是阻挡婚姻幸福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