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30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9版:教育

金华7岁“高铁少年”的高铁探究计划

通讯员 陈星辰

3个月前,金华7岁男孩王慕清因其完成的一份关于高铁乘坐舒适度的探究报告,被网友誉为“中国高铁少年”。王慕清的故事吸引多家媒体关注,漫画家为他创作的独特人物形象,被年发行量150万份的《阳光少年报》以整版篇幅刊登,同时还拥有了自己的人物百度百科。今年暑假,这位“高铁少年”再次开启探究高铁的新计划。

用硬币做实验 25趟高铁100次测试

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一年级同学王慕清曾花近半年时间,通过上百次高铁实验,得出一个有意思的结论。

“高铁速度还能提高吗?”“高铁这么快有危险吗?”“二等座为什么没有商务座舒服?”在一次班级特色课上,班主任让王慕清充当小老师分享高铁知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引发了他的思考。如何测试高铁的稳定性和舒适度?一向爱钻研的王慕清想到把硬币立在车窗边上,观察硬币是否会倒下。

在家人帮助下,他乘坐了25次不同型号、不同车厢的列车,进行上百次立币实验。5个多月时间里,王慕清完成了一份有关高铁乘坐的调查研究。他发现,商务座和一等座中第一排、最后一排舒适度达到优等,但座位少,只有5%;一等座其余座位和二等座第1排、第18排的舒适度达到良,座位占比15%;其余二等座舒适度略低,座位占比80%。

此外,轨道线路条件不同,对动车组平稳性也有影响,有砟轨道平稳性明显低于无砟轨道;行驶速度不同,对平稳性也有影响,动车组运行速度越快,平稳性随之减弱。

今年5月,王慕清携带自己的探究作品《关于动车组乘坐舒适度的调查研究》参与杭州市上城区小学生综合实践优秀成果评比竞赛。凭借深入的调查分析和自信流畅的陈述,他从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一名,是获奖选手中唯一的一年级学生。

暑期行程满满

再次挑战立币实验

青岛至烟台段高铁,其有砟轨道、无砟轨道与其他地区存在差异。这个暑假,王慕清乘坐高铁出行,再次挑战立币实验。“结论和之前差不多”,此次实验结果印证了他《关于动车组乘坐舒适度的调查研究》的准确性。

王慕清还前往山东青岛火车博物馆,过了一把高铁驾驶员的“瘾”。新奇的操控、专业人员细致的讲解,让他对高铁的热爱再次加深,“未来我要成为高铁总工程师”。

为更好地给儿子答疑解惑,王爸爸带领小慕清向高铁工程师请教,拜师蔡工和蒋工,他的求知精神也得到高铁工程师连连称赞。“我们和慕清有个约定,期末考试拿到双百,就带他去向专业高铁工程师请教学习5次。”上期末考试,王慕清考了199.5分,“只能去4次,他有点小失望”。

近期,王慕清对高铁内部设计又有了独到见解,提出设计亲子车厢的想法,满足一些有孩家庭的需求。6周岁(含)以下儿童需要家长陪同乘坐高铁,但不享有座位,会导致家长体验感较差,“希望我长大了能设计出完美的解决方案”。

家人助力高铁梦

“孩子喜欢的百分之百支持”

今年1月14日,王爸爸曾发过这样一条微信朋友圈:“历经数月,陪重度高铁迷干了件有意义的事,九宫格终于凑齐。”九宫格是9张王慕清与不同款式高铁车头的合照。原来,王慕清曾利用大半年时间,拍下与不同款式高铁列车头的合影。

孩子的每一次高铁行,全家人都会全程陪同。“孩子喜欢的百分之百支持,这是家长应该做的。”王爸爸对孩子的高铁探究热情表示完全赞同。

不仅是陪同孩子乘坐高铁,在别的方面家人们也给予他绝对支持。王慕清父母因工作调动在杭州工作,爷爷奶奶经常带他乘坐高铁往返武义和杭州两地。“每次乘车,他都会问许多有关高铁的问题。”为此,家人给儿子买了许多高铁相关绘本,家里购置了一个可以对话的智能音箱,为他解答一些关于高铁的问题。

王慕清立志成为中国高铁总工程师,对于孩子的理想,父母表示,更看重的是孩子通过理想塑造完整人格,“希望他保持对梦想的热爱,愿意为之不懈努力并有所收获,这便是最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