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照片故事
让人文精神照亮医患之路
记者 戴伟文 通讯员 金典卓
医学点燃生命希望,人文抚慰困苦心灵。9月3日,中国医师协会“感动一刻,让爱永恒”医学人文讲座暨照片征集分享会在金华市中心医院举办。
“回眸三十年,小孔里的传奇故事背后,是一代代医生不畏艰难险阻积极推动腔镜技术快速发展,是一名名患者出于信任把生命交托给我们。”金华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二病区副主任於敏一边展示着见证腔镜手术发展的照片,一边讲述一个个动人的医患故事。1993年,金华市中心医院开展了第一例腔镜胆囊切除术,实现从无到有的变革。2023年12月28日,金华市中心医院完成浙中地区首台单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医院微创外科史迎来又一全新里程碑。
金华市婺城区第一人民医院患者服务办负责人祝瑶瑾讲述的故事是《夕阳下的大拇指》。今年年初,婺城区第一人民医院成立了随访队,92岁的汪奶奶是随访队上门随访的第一位患者。听老人的儿子说,汪奶奶天天盼望着医生们来。看到医生那一瞬间,老人脸上露出了朴实的笑容,朝医生竖起了大拇指。夕阳下的这一瞬间被镜头抓取,令人动容。据悉,患者随访小组自成立以来入户走访62家,累计行程1200公里,将“医后”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用爱与行动铺就健康之路。
金东区东孝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丁宝艺主任则通过照片分享了《一抹红色的欣慰》背后的“破案”经历。一名家住杭州的患儿因反复咳嗽、肺炎,多方治疗效果不理想,回金华探亲时,妈妈带着他找丁宝艺治疗。细心的丁宝艺发现孩子的生长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人,怀疑反复呼吸道感染很可能是潜在过敏因素导致。通过抽丝剥茧、层层分析,最终证实患儿对奶源食品、蛋白、小麦过敏。丁宝艺精心制定营养方案,经过5个月的治疗,孩子长高长壮了,免疫力变好了,呼吸道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据悉,本次活动共征集到由金华地区各医疗机构推送的30张照片,每一张照片都见证着医护人员用实际行动诠释“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而来自患者的感激和信任,则汇聚成一股股暖流,成为医护人员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活动现场,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岳教授围绕“以医学人文精神反思中国公立医院管理”展开专题讲座,指出医务人员要以刀刃向内的精神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持续致力于为患者传递有温度的诊疗。
金医集团主任俞世安表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既是医学的内在要求,更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希望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让社会大众更全面地了解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也希望广大医护人员以仁心为本,以技术为刃,心系患者,常存关怀,努力为群众提供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