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人文

一块石头就是一句诗

他用565块黄蜡石 组成124首古诗

记者 吴越悦 文/摄

前几天,兰溪黄蜡石收藏爱好者郑亚春在微信朋友圈晒出4块黄蜡石画面石祝大家中秋节快乐。这4块黄蜡石画面石有的清新明快,有的色彩斑斓,郑亚春给它们分别取名《梦回故乡》《彩云追月》《平湖秋月》《半个月亮爬上来》。不少网友点赞,天然黄蜡石竟有这样的画面意境,实属奇特。

9月20日,记者联系上郑亚春。他说,2014年退休后自己收集了1200多块黄蜡石画面石。他将教材里的古诗词和黄蜡石画面石结合,想通过这种形式创新表达中华古典诗词文化。

优质黄蜡石画面石 是天然水墨丹青

金华是国内优质黄蜡石主产区之一,黄蜡石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与其他地方黄蜡石相比,金华产黄蜡石质地坚硬细腻,色彩更鲜艳丰富,造型也更奇特。

兰溪是中国黄蜡石之乡,郑亚春刚接触黄蜡石时,常跟石友去河边捡黄蜡石。他也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黄蜡石。后来,他发现黄蜡石中的画面石质地细腻温润,色彩艳丽纯正,是横跨观赏石和宝玉石两大领域的优秀石种。金华产黄蜡石画面石色彩丰富,质地又好,所以他开始专挑有主题意境的稀有黄蜡石画面石收藏。

郑亚春说,优质黄蜡石画面石兼备“形、质、色、纹、韵”,是天然水墨丹青。相较字画,他觉得收藏石头更省心。

收藏1200多块

黄蜡石画面石

这么多年过去,郑亚春收藏的黄蜡石画面石已有1200多块。慢慢地他产生了将这些黄蜡石画面石做成文创的想法。

2019年,省政府印发实施《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提出打造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浙东唐诗之路、瓯江山水诗路,金华大部分县(市、区)划入钱塘江诗路文化带。

郑亚春认为自己所藏黄蜡石画面石大部分产自兰江、婺江、衢江,是钱塘江中上段水系天然文化艺术品。运用钱塘江黄蜡石画面石,结合钱塘江诗路文化带制作文创作品,创意贴切。

上大学时郑亚春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创作作品时,他特意选择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和一部分中小学教材中的诗词,认为如此组合更容易产生共鸣。

经过不断寻找和反复匹配,2020年,郑亚春终于完成跨越春秋、汉、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100首经典诗词的比配组合,共采用439块天然黄蜡石画面石,并出了一本名为《中华古典诗词一百首》的画册。

将诗歌融入画面石

表达中华古典诗词文化

此后,郑亚春创作不断,在原先基础上,又用565块黄蜡石画面石组成124首诗,出了一本《中华诗城》。

郑亚春说,这次选的全是中小学教材中的古诗词,最长的《春江花月夜》共36句,这意味着要找36块对应黄蜡石画面石比配。能代表这首诗意境的黄蜡石画面石不好找,其中提到“月”的就有10多处,郑亚春从2016年就开始准备,直到近期才完成。

为何对这首诗这么执着?郑亚春说,这首诗当时是因兰溪评论家胡应麟出名。《春江花月夜》出名后,表现形式很多,但以黄蜡石画面石来表达意境的较少,他想以这种方式赋予它新的生命。

在郑亚春眼里,每块石头都有生命,是天然艺术品。现在,他家就是一个小型展览馆,诗歌的融入,让他的艺术创作更有意义。他说,几千年来人们赏玩各种观赏石时多是单块把玩,将黄蜡石画面石跟古诗词结合在一起,创新表达中华古典诗词文化,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这也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特殊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