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心感谢《金华日报》
赵宓
四十不惑,不知别人惑啥,但我惑的是自己到底擅长什么,自己喜欢看书有什么用处。
芸芸众生,渺小如微尘,人生犹如白驹过隙。一个40多岁的女子素日独来独往,疑惑之时偶尔看到《金华日报》“百姓话题”栏目征文,随手纸上涂鸦一篇。
涂好了,可报纸要求用电子稿投稿。于是,去学以往从不用的写作软件和电子邮箱,深刻领悟到只有需求才能拉动学习。
从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自己文字时的欣喜,到得陇望蜀,想每期看到自己的文字,其间,不停地看各种媒体上的时政新闻,琢磨别人的写法。从角落的小豆腐块走到版面头条,用了一年时间。
曾不知自己看过的那些书能用在哪儿,以为以往让自己哭过笑过的文字不过是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可到落笔时才发现,它们从未消失过。那些看书时形成的想法,争先恐后想通过笔跑出来。虽然过程艰涩,一篇文章从起稿到完成,要用三四天时间,还要查阅无数资料。
可倾诉的欲望,让我停不下笔。从无法用笔准确表达想法,到随心所欲驾驭各种时事评论,用了两年时间,苦恼但快乐着。
四年写作,收获的不仅有理性的思维习惯,还有世界观的改变。在观察和倾听过程中,明白世事都有正反两面,不是非黑即白,人也变得宽容,学会了时不时反省自己。
四年时政评论写作,让我看问题更加客观理性,人也更开朗。非常感谢《金华日报》,让我找到一个自己真心喜欢、永不会放弃的爱好。也让我明白,一些看似很难的事,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努力,也能如愿以偿。
生活中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非常感谢素昧平生的各位编辑,在我给金华日报写稿的四年里,虽然从未见面,也从未有过只言片语交流,但他们一直包容我的各种想法,即使不赞同,也最多帮我修改一下。
《金华日报》让我领悟到写作的快乐,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