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0版:教育

当街掌掴“逆子” 巴掌能否扇醒“鬼火少年”

记者 徐健勇

爬上公交站顶棚蹦迪、肆意“飙车炫技”、手持“加特林”烟花边跑边放……近日,济南市历下区解放阁前一群“鬼火少年”“刷屏”网络,视频中的种种行为严重影响街头秩序和公共安全。警方随后迅速出动,对现场进行管控。镜头还记录下一个男子现场掌掴参与活动少年的画面,网友猜测其为少年父亲。巴掌接连打在少年脸上,痛吗?或许,此刻这个恨铁不成钢的“父亲”的心更痛!

这个“父亲”的做法赢得部分网友认可,不少人认为对“逆子”就应该严管,用重重的巴掌让少年深刻记住当晚的错误。但也有人质疑,一个巴掌就能扇醒“鬼火少年”吗?

“鬼火少年”一词近年来在网络上并不少见,专指喜欢成群结队驾乘非法改装摩托车招摇过市、追逐刺激、无视规则的青少年。各地对此类不法行为均开展了打击治理,但“鬼火少年”仍不时现身炸街。据“齐鲁壹点”报道,当地8月就曾对“鬼火少年”炸街进行过专项治理。

这群骑着“鬼火”在街头呼啸的,大多是叛逆期青少年,他们用这种方式宣泄情绪,吸引社会对自身的关注。“鬼火少年”的出现,背后有其心理原因,也有一定的环境养成机制。或许是严丝密合到让少年透不过气的管理模式,推动这些少年一步步走向街头,以对抗家长权威;又或许是父母的放任不管、百般宠爱导致少年恃宠而骄;背后还牵带着从事非法改装车辆的商家、策划活动的地下组织者、用挑战权威来博人眼球的网络流量运营者等等。

预防和制止青少年违法犯罪,社会、家庭、学校承担着不同责任。给予孩子正向、积极的关怀与影响,实施爱的教育的同时,也需要给懵懂的少年们念好“紧箍咒”。比如,交警部门深挖“飙车炸街”车辆改装源头,依法严厉处罚违法企业,挤压非法改装市场空间;司法部门、公安部门、媒体、学校、法律人士等对青少年开展普法宣传,将法律意识深植孩子们的头脑;网络平台把好内容关,发现违规违法内容要及时下架、封禁账号,并与相关执法部门联动。

教育无法一蹴而就,人格和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本质上还是要多关心孩子的内心。巴掌之外,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