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的档案 儒学研学 如沐新风
记者 赵如芳
“听说档案馆的儒学研学很有特色,孩子们想来体验,近期可以安排吗?”前天,磐安县文溪小学老师包梦航致电磐安县档案馆。
东眺凤凰山,面朝文溪水,磐安县档案馆周边的风景如诗如画。今年以来,不断有学生满怀期待而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朗读声清脆响亮,印有《论语》金句的漆扇各有千秋,亲手串起的韦编三绝整齐划一……丰富多彩的儒学研学活动,唤醒沉睡的档案,让历史可以触摸。潜移默化中,婺州南孔金名片根植孩子脑海,文化自信在孩子心里萌芽。一个山区县档案馆不遗余力推广儒学研学,吸引越来越多群体慕名而来。
磐安的儒学IP 应该用起来活起来
档案是历史的忠实记录者,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近些年,多地档案馆推出“红色研学”“档案修复”“聆听家风”等研学活动。磐安县档案馆为何要打造“儒学传家 磐档有礼”研学品牌?这与当地文化特色以及磐安发展历程展展厅的建成有关。
去年,磐安复县40周年,档案馆要推出磐安发展历程展。设计展厅时,大家不约而同想到榉溪孔氏家庙。南宋时期,孔子后裔孔端躬从山东曲阜南下,定居磐安榉溪,宋理宗赐造至圣家庙,赐“万世师表”金匾,由此,婺州孔氏家庙与山东曲阜、浙江衢州的孔氏家庙成为全国仅有的三座孔氏家庙。这么珍贵的儒学文化IP,应该在展厅凸显。
去年11月,展厅对外开放。进门就是古代篇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儒学传家,古色古香的装饰巧妙融合现代科技,迎面大屏里播放着孔子的生平和贡献,底下的电子课桌里有丰富的儒学知识。馆内15个电子设备一体联动,可分别或同时开展知识竞答。
展厅的建成,让磐安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历程有了一扇鲜明窗口,也让档案人多了一份使命感。“这是举全县之力打造的展厅,得用起来活起来,才不辜负所有的心血和期待。”磐安县档案馆党组书记、馆长陈华英告诉记者,档案馆是传播文化、传递价值的场所,档案人应该在这个公共文化阵地深耕,为当地群众和地方发展提供服务,“儒学传家 磐档有礼”研学活动应运而生。
加课时加名额
儒学研学如此受热捧
今年“六一”前夕,磐安县文溪小学502班学生来到档案馆,成为首批研学学生。带队老师洪裕萍是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让孩子们接触过儒学知识。她发现,档案馆里的儒学知识比课堂丰富,形式也更新颖。“不问浮华,不逐名利,只为传道授业解惑。他创立一个学派,开创全新的教育理念,影响了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发展……”一段关于孔子的视频,由人物演绎和数字合成,仿佛让学生置身影院。孩子们发现,孔子不再是那个没有表情讲述之乎者也的圣人,而是一位栩栩如生、忧国忧民的老爷爷。通过视频,他们也了解了南孔由来。
看完视频,孩子们争先恐后在电子课桌上参加知识竞答。“孔子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下一句是什么?”他们动动手指,像做游戏一样沉浸其中。
走出展厅,档案馆工作人员教孩子们做漆扇。“好神奇,一缸水几滴漆,用棍子搅拌搅拌,把扇子放在水里转动一下,扇面上就有了美丽图案。”首次体验做漆扇,文溪小学学生何依柔欣喜不已。漆扇晒干后,她在上面印了一个大大的“仁”字,这是孔子的核心思想。
制作书签、找儒学书籍、写研学心得……两个课时很快到了,孩子们却舍不得离开,洪裕萍向学校申请增加课时。“我把漆扇带回家,告诉爸妈等弟弟长大也可以去档案馆参加研学。”时隔5个月,何依柔还记得那天到档案馆的美好时光。
今年8月,安文小学语文老师马美华带领20名学生到档案馆参加为期3天的儒学夏令营。活动中,孩子们身穿古装、模拟角色,她切身体会到孩子和家长对活动发自肺腑地喜欢。“原本有18个名额,消息发布不到半天就被抢光,在家长强烈要求下又增加了两个名额。”马美华回忆。她和档案馆工作人员带着孩子体验入泮礼、诵读《论语》金句、制作手工灯、串韦编三绝、抄写名言……“没想到孩子们会这么喜欢,下午没到上班时间他们就来了,下午5点放学还不肯走。”马美华说。这次儒学夏令营给学生和家长带来触动。孔俊博知道了孔氏渊源,夏令营还没结束就让妈妈买来《论语》,打算好好学习。羊露瑶之前觉得背诵国学知识枯燥,参加夏令营后背诵效率明显提高……“寒假还有儒学研学活动吗?”不少家长满怀期待。这次儒学夏令营,磐安县档案馆全程记录,制作成一段2分钟视频,点击量过百万。
除了接纳学校里的研学,磐安县档案馆还与社区合作,满足多个群体对儒学研学的需求。“虽然档案馆人手有限,但我们会敞开大门,大力推广儒学研学,让更多人了解磐安的历史文化,感悟国学经典魅力。”陈华英说。
全馆学《论语》
为研学走深走远蓄力赋能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近日,在磐安县档案馆会议室,电子档案数据服务中心副主任潘梦璐先读了《论语》中的一段,然后分享了她对这段话的理解:“我们要提高自身修养,对人、对事、对物都要严肃恭敬。儒家强调从自身解决问题,既是对主观能动性的强调,也是对思想方法的提炼……”
她的解读得到在场同事认可。当天,大家聚在一起学习《论语》。“我们从今年4月开始学,到10月厚厚一本书也快学完了。”潘梦璐说。翻开她的《论语》,书上写满笔记。
为何要学《论语》?陈华英说,推出研学前,大家不太清楚该从哪里入手,既然决定要做这件事,就应该学习儒家知识,明白儒学是什么,为研学者答疑解惑,营造好学习氛围。半年坚持下来,《论语》书翻旧了,大家的收获增加了。讲解员厉铭主动设计孔门十哲的卡通形像,让研学者对孔子的得意门生有了直观印象。讲解员厉翠萍学习手提灯和漆扇的制作技巧,不厌其烦为研学者示范。“‘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在推广儒学研学的路上,我也会有疑惑,但孔子的话激励着我,只要坚持学习,就能获得突破。”厉翠萍说。
学习《论语》后,档案馆工作人员更加认识到推广儒学研学的重要性。“‘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孔子的言行激励着我们,我们现在认识非常统一,觉得应该坚守良知。儒学研学既能传承经典文化,又能滋润人心,这样的活动我们会坚持下去,更好发挥档案馆传递文化、服务社会的作用,打造具有影响力和含金量的档案工作品牌,为构建‘浙档’精品作出贡献。”陈华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