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8版:讲述

武义90后小伙将魔法搬进餐厅

记者 潘慧/文 方丽 赵在志/摄

故事若要找个开始,就是在2002年,李智健不会忘了那年那天。学校组织看电影,小学三年级的他跟同学们一起在银幕上遇见了那个戴着黑框眼镜、额头上有闪电形状疤痕的男孩。叼着信的猫头鹰不停地敲着窗户,座位上的孩子们再也坐不住,兴奋地跟着那个男孩进入魔法世界,古老的城堡、会移动的楼梯、能说话的画像、刺激的魁地奇比赛……

没有孩子能拒绝哈利·波特,少时的李智健也一样。22年后,《哈利·波特》系列电影重映,三十岁出头的他在家乡武义打造了一个专属魔法空间,美食、魔法、绿植、书法……他热爱的东西都被收藏在那里。

心中的魔法梦 贯穿整个学生时代

“太神奇了,对于那个年纪的我来说,简直就是世界观的冲击。”回想第一次看到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场景,李智健记忆犹新。夜幕中的女贞路,邓布利多举起他的“打火机”轻轻一按,路灯里的亮光一个个飞了出来;哈利一个眼神,达力与玻璃房里的蛇互换位置;霍格沃兹魔法学校,一根根悬空的蜡烛照亮整个礼堂……

李智健被那个奇幻世界深深吸引,陆续买回《哈利·波特》全套小说,一部接着一部看。“一开始买小学生看的普通版,后来买精装版收藏,在国外念书时又读了英文版。”他说。

《哈利·波特》系列7部小说8部电影,2002年后,每年去影院看《哈利·波特》成了李智健最期待的一件事。看第一部时还是小学,等到最后一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电影上映,他已经是大一学生。

成为哈迷做过最有仪式感的事莫过于参加电影首映礼。“当时我在国外留学,特意坐了6个小时飞机到纽约观看首映礼。”李智健回想那次追星经历,有一种圆梦的感觉。亲眼见到陪伴自己长大的哈利、赫敏和罗恩,仿佛第一次见到认识许久的朋友,激动不已。“因为是电影终篇,感觉跟一个时代的落幕一样。”3名主演都已成年,当初那个懵懂的少年也开启了异乡求学路。

大学期间,李智健也有自己的奇遇。从小学习书法的他受邀成为助教,在“中国书法”选修课上和老师教一群外国学生拿起毛笔书写汉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让外国人着迷,也让他心中燃起自豪感。独在大洋彼岸,最难忍受的是中国胃,因为想念家乡,李智健苦练厨艺,渐渐地,做美食成了他的爱好。

古街上的“古堡”

装满他的热爱

单独一栋、高挑的层高、尖屋顶,第一眼看到武义古城那栋房子,顿时勾起李智健心中的魔法梦,“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霍格沃茨吗?”

2016年李智健回国,先在杭州工作一年,2018年进入父亲创办的文具厂。他一边在生产流水线上学习管理,一边开始创业。在金华市区,他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开了第一家餐厅“别来无恙”,之后是第一家“自然共合”餐厅。稳扎稳打扩张餐饮商业版图时,作为武义人,他始终遗憾未能在自己生活的小城拥有一家餐厅。

从去年6月初见武义古城的房子到今年6月开店,整整一年,李智健终于实现心愿。当初不起眼的配电房华丽转身成为古堡风西餐厅,经过武义古城南门街区的人,很难不注意到门口那道绚烂的花拱门。

走进店里,魔法元素扑面而来。酒桶上有一个会说话的分院帽、二楼滑落下来一长串英文书、灵感来自海格猫头鹰的复古鸟笼灯……最吸引眼球的当属占据餐厅C位、编号09680的光轮2000,这是李智健从海外定购的全球限量款,1∶1还原电影中麦格教授送给哈利的飞天扫帚,“原先它就架在我家客厅墙上”。餐厅“悬浮”着近百根白色蜡烛,那是他和伙伴们用透明鱼线一根根挂起来的。“我们搭了脚手架,从晚上9点多一直干到次日凌晨3点多。”挂在墙上的板植植物每一株都拥有姓名:昆布孔雀、皇冠鹿角蕨、积水凤梨……李智健用自己擅长的书法一笔笔写下中英文名字、原产地。“可以让大家认识些新奇的自然事物。”

除了欧式古堡的魔法氛围,一个餐厅最主要的还是菜品。这一点,源自金华总店多年累积的口碑,李智健自信十足。“菜品延续了经典,还有许多武义店的新意,比如二创的‘海格’蛋糕、水果奶酪等,不少老客特意从金华市区过来打卡。”

因为武义周边有许多外贸企业,餐厅吸引了不少海外客商,“当初有私心,想着方便带客户来吃,结果发现不少同行也经常带客户光顾。”从厂区下班,又到餐厅忙碌,李智健的小城生活有所爱,有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