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助推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

我市以精准涉外法治护航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法治建设进行时深化改革正当时

开栏的话

今年以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敢闯敢试、实干争先,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涉外法治等各领域改革,探索形成了一批法治建设实践成果。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市司法局联合市新闻传媒中心开设“法治建设进行时 深化改革正当时”专栏,集中展现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领域改革创新的生动实践,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再创辉煌凝聚更大力量。

本报消息(记者 胡睿哲)“多亏‘容缺审批’,我们节省了3周时间赶进度,目前一期项目已经完工,很快就能收获甜美的果实。”昨日,金东区两岸农业科技产业园负责人卢国峰向上门回访的金东区司法局工作人员表达感谢。今年以来,金东区创新推行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容缺审批+失诺管理”改革,允许先受理审批后补齐材料,并上线“i履约”应用强化事后监管,帮助18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金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作出系统部署。作为外贸大市、市场大市,今年以来,我市在涉外法治建设领域攻坚发力、精准破题,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为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聚焦“走出去”,企业出海如何更安全?“我们公司在海外投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风险,亟需了解当地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浙江众鑫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程明表示。

针对这一共性问题,今年以来,由市委依法治市办指导,市律协联合专业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等单位共同编制《越南投资指南》《坦桑尼亚投资指南》,采用问答形式解读海外投资政策、法律条文、办事手续及解决途径等,为广大企业出海拓市场提供实用工具书。

紧盯外向型经济特点,我市还成立“浙中涉外法律服务联盟”,为服务中小企业外经贸活动提供一个法务资源共享平台,根据企业需求,密集开展企业涉外法律服务培训,与浙江师范大学共建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

服务“引进来”,外商投资如何更便捷?在2021年率先探索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居留管理服务“一件事”集成改革基础上,去年,我市实现外国人创业无忧“一类事”集成办理,在全省率先开设“外国人创业一站式通办窗口”,将平均审批周期从29个工作日缩减为10个工作日。

改革“破冰”激活发展动能。近年来,我市还从为外商办理医保、税务,提供资料收集、免费翻译咨询和涉外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等“关键小事”入手,多部门联动推出一系列精准便利的政策,不断释放改革叠加效应。例如,建立“诉仲调”多元化纠纷解决合作机制,提升纠纷解决效率,降低企业维权成本。上线全省首个外商移民事务线上服务平台——“义境”App,为外国人提供衣、食、住、行、商等全方位服务指南,持续为开放强市蓄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