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5版:特别报道

湖上村:让乡村民宿走得更远

记者 邵雪廉 吴卫平 毛伟军

名称:湖上村

位置:磐安县尖山镇

人口:居民236户,户籍人口568人,

外来人口98人

尖山镇湖上村离磐安县城约50分钟车程,海拔520米,2018年由陈界村与藤潭岗村合并而成。

紧邻皇城湖(五丈岩水库)、环绕着成片茶园的湖上村风景秀美,却因交通区位偏僻而成为穷村。根本的转折始于2003年启动的“千万工程”。经过几年美丽乡村建设,湖上村建成一批新房,改造一批旧房,水泥路也建好了,村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方面是部分土地被工业园区征用,农业致富的路子很难走通;另一方面是村子环境越来越好,好山好水好空气能不能变成资源?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磐安调研并勉励当地村民,农家乐是朝阳产业,前途无量。正是那次调研,使磐安坚定了“生态富县”战略——“生态是可以富县的,生态好不仅可以富县,而且可以让老百姓很富,是很高境界的富。”

2008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鼓励下,湖上村开办首批3家农家乐。

从此,仅有236户560多人的湖上村成了民宿专业村,现有75家农家乐与民宿、1800多张床位。2021年至2023年的3年间,分别接待游客16万、17万和23万人次。去年实现经营收入超36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7万元。

起步

周红星原来开东阳至尖山、尖山到金华市区等路线的公交车,妻子在尖山镇的超市里上班。村里发动村民开农家乐时,他家的两间新房刚建好。

“那时压力其实很大,连新房装修都没钱了。”他回忆,如果开农家乐,装修加硬件设施的配备,总共还需45万元。七拼八凑终于凑齐这笔钱,2个包厢、7个床位的红星农庄就此开业。

“我自己继续开公交车,如果生意不好,这点工资收入能兜底,装修后的新房大不了自己住。”周红星说,当时心里真没底。

村民响应号召办起农家乐,村干部的压力其实更大了。村党支部书记周红光说,村里主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客人吸引过来;二是如何做好服务,让客人满意而归。村干部跑得最多的就是上海等地的旅行社,通过他们组团带老年人过来乡村游。

客人住哪家,由村里统一安排。“内部也要竞争,比服务,客人评价好的,村里多安排一些客人。”周红光说,村里每周要开会,针对游客反映的问题,商量解决和改进办法;经常组织村民到临安、丽水等地学习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每人60元/天,包吃住。最多时,村里一下子来了12辆大巴。”湖上村的市场一下就打开了。周红星说,当年7月开业,到过年的时候一算,半年左右就赚了4万多元。没多久,全村首批3家农家乐40个床位实现年旅游综合收入30余万元,实现村民在家门口致富的愿望。

升级

周红光把2008年至2015年这一阶段划定为湖上农家乐1.0版本的时期,最大特点是,农家乐由民居改造而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推进,2014年村里要建一批新房,湖上村的农家乐也迎来升级。

潘玲莉夫妻俩原先在上海一家建筑公司上班,湖上村是丈夫周加兴的老家。得知村里给自己家批了3间屋基,家里人认真商量了起来:村里的生意这么红火,何不回家开民宿?

主意拿定,潘玲莉决定开一家不一样的农家乐,房子从设计到装修,完全按三星级农家乐的标准建设运营。她首先在装修设计上花费了不少心血,多方查找资料,结合自己对农家乐的理解,呈现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我的设计理念不是追求高大上,而是体现温暖,给客人回家的感觉。”

2015年4月,“印象人家”开业,潘玲莉用心做好服务。只要是第一次来的客人,潘玲莉都要详细了解他们对菜肴的意见:咸了还是淡了?硬了还是软了?走走逛逛、嘘寒问暖,客人与主人处成了一家人。

自此,湖上村农家乐掀起持续升级热潮。村里根据“无规划不设计、无设计不开工”的原则,谋划一批、建设一批、提升一批。原来在附近舞龙峡景区当导游的陈大伟夫妇回村了,开了“欢乐颂”;在金华市区工作的周向群也回来了,办起“山水雅客”;在广州闯荡的周向阳则给自己的民宿取名“晚枫小筑”……

同样升级的还有村里的配套设施,公园、篮球场、水上乐园、文体中心相继建成。还有一条健身绿道,穿过村子,绕过茶园,经过皇城湖边,集中了树林、草地、荷塘、坡地、茶园等景色,常见游客在此晨跑。

最让游客喜爱的是荷花谷。2014年,村里集中腾出50亩地,种上十几个品种的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自此,一年一度的荷花节成为湖上村一张旅游“金名片”。去年湖上村第七届荷花节与世界旅游小姐浙江赛区总决赛结合起来,人流量达9万多人次。

2018年,湖上村接待游客超27万人次,达到历史最高值。2019年开始,湖上村迎来3.0版本的农家乐,先后开设多家个性化中高端民宿。

曾许诺“全村农家乐不形成规模,自家决不办农家乐”的周红光,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村民已靠农家乐走上致富路,同时敏锐地意识到村里农家乐需要向聚焦年轻消费市场转型,便办起“微雨心宿”,女儿周夏蔚从磐安县城回到村里,带头在精品民宿创建上下功夫。

潘玲莉将村里一座废弃的危房租了下来,保留原先用乌石垒砌的特色,设计成一处阅读与住宿的空间,1万多册图书,加上4间个性化房间,投入近200万元的“青简石屋”既是县图书馆湖上分馆,也成为“图书馆+民宿”文旅融合新模式的探索者。

周红星则看上村里17间老宅,投入近400万元,将“湖上门堂”建成一家以当地四合院为基本格局、苏东坡《人生赏心十六乐事》为主题的特色民宿。

升级还在继续。村里一幢占地600平方米、拥有62间房间的酒店已结顶,正在装修。

据介绍,今年湖上村接待游客30万人次,已超过2018年27万人次的最高值。

突破

一边不断有新的民宿开张,一边有旧的农家乐退出市场。据介绍,随着市场变化,在激烈的竞争中,村里最早的那一批农家乐基本已被市场淘汰。

潘玲莉认为,湖上村的民宿产业正步入瓶颈期。如何突破成为大家最关注的问题。

一方面,受经济环境影响,消费降级对精品民宿的经营带来直接冲击。周夏蔚是共富观察点的观察员。除了打理“微雨心宿”,每季度进行一次调查统计是她的工作职责之一。根据分析,今年游客量相对饱和的是星级农家乐,精品民宿的入住率则有所下降。

这一分析与潘玲莉的说法相吻合。“印象人家”的全年入住率达70%左右,也就是说全年有7个多月满房;“青简石屋”的入住率则为50%左右。

另一方面,从星级农家乐的经营来看,客人单次消费额在减少。陈大伟说,“欢乐颂”的入住率尽管保持较高水平,不少客人提早几个月就下了订单,但有一个变化不容忽视:以往客人经常一住就半个月、一个月,现在缩短到一周或几天。

如何突破?经营者们首先谈到进一步做好贴心服务。“有时候我们问客人,是什么吸引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过来住一段时间,他们一时也答不上来。迟疑片刻,他们会说,就是想你们了。”潘玲莉说,这是对他们的最大褒奖。

陈大伟则对村里举行的几次活动赞不绝口。继去年举办世界旅游小姐浙江赛区总决赛后,今年,浙江省“未来乡村”定向系列赛(磐安—尖山站)暨“我要上全运”浙江省定向选拔赛分站赛在湖上村举行。这些“乡村+文化”“乡村+体育”的活动不仅为村里带来超高人气,更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来到湖上。他认为,民宿经济重点面向年轻消费市场,湖上需要进一步针对年轻人提高配套设施水平,为吸引年轻人打造更多打卡点。

如何抱团发展也是一个必须面对的话题。随着移动互联网与自驾游兴起,旅游市场早已由团队游向散客化、分众化发展,村里统一调控的手段逐渐变少。但是,在差异化不明显、品牌化严重不足的现实面前,湖上村正在考虑既保持“分”的活力又加大“统”的力度:共建联盟、抱团发展,打造湖上民宿的统一品牌,增强品牌影响力,创新营销方式与渠道,为湖上民宿注入新动能。

作为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周红光说,“无中生有”的湖上民宿经济将勇敢迎接新的挑战,探索新的发展路子,让承载“诗和远方”的乡村民宿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