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创评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乡镇
花街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
本报消息(记者 高婷婷)记者昨从永康市花街镇了解到,今年以来,该镇以创评全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乡镇为抓手,织密“治理网”、筑牢“先锋岗”、探索“多元治”,助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日前成功创评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乡镇,系永康市唯一。
花街镇坚持党建统领,变“多条线”为“一股绳”,织密精细治理“一张网”。一方面,“四个平台”横向到边,通过细化岗位设置、完善运行方案和优化处置流程等举措,实现各类业务多跨协同、高效办理。截至目前,76名乡镇干部全员定岗入模。另一方面,“组织网格”纵向到底。优化完善“镇党委、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微网格党员联系户”四级组织网格,组建跨领域、跨辖区治理交流党建平台,将流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编入网格队伍,创新构建一体化巡护体系,协同高效推进安全生产、防汛抢险、信访维稳等工作。目前,已组建82个网格、232个微网格,联合调处矛盾纠纷321起,一线化解率达99.47%;山林水田一体化专业化巡护率达100%,安全隐患减少50%以上。
该镇筑牢阵地支点,变粗放型为精细化,构建高效治理“先锋岗”。按照“就地就近、小巧灵活、以小见大”原则,充分利用闲置用房、物业用房、门厅庭院等资源,设置联勤警务站、共享法庭等法治阵地,形成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一小时高效打击圈”。如针对非法狩猎、非法捕捞、非法垂钓高发态势,联合公安、农业、水务等多部门组建大寒山生态联勤警务站,快速精准打击违法行为。
此外,花街镇筑牢集成化数智阵地,统筹推进数字乡村、系统平台和应用终端建设,集成1335套智能终端设备数据流,将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及接警情况等纳入基础数据资源库,形成数据智能分析预警模型,实现重大险情科学预判、精准预警。针对“一老一小”、外来人口等重点服务对象,充分利用各自然村原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资源,打造居家照料中心、暑期托管课堂、外来人口之家等服务阵地,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定制服务,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已改造村级居家照料中心29家,举办暑期托管课堂8期,开设“红色配送”驿站2处,为282户家庭解决“一老一小”看护问题,为700余名外来人员提供住房租房、流动申报、岗位招聘等一站式服务。
该镇突出共建共享,变“单一管”为“多元治”,奏响多元治理“大合唱”。花街镇引导党员干部抓实治理,以“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的“胡公式”干部为标杆,优化村干部考核内容及方式方法,将矛盾纠纷调解、信访维稳等列为村社班子“履职检视”“五绩考评”的重要考评项目。同时,将村书记与基层专职网格员捆绑考核,将绩效报酬差别拉大至300%,确保压紧压实村干部基层治理主体责任。截至目前,累计选树优秀干部49人,调整后进干部38人。
花街镇还引导基层群众参与治理。凝聚热心村民、志愿者、“五星党员”等“根须”力量,依托“小院议事厅”“民情小板凳”“民情小店”等群众自治渠道,探索构建村级“议一议、比一比、晒一晒”议事模式,充分发挥好村级“五议两公开”议事制度,确保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定、群众干、群众管,充分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与此同时,花街镇引导新兴力量助力治理。充分发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职业优势,聘请12名外卖小哥、快递员、货车司机等担任“网格观察员”“民情联络员”“文明督导员”,以“随手拍”“小哥议事”等形式,参与基层治理,最大限度延伸基层治理触角。截至目前,累计有新就业群体、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170余人纳入社会力量储备池,共同参与治安巡防、防汛备汛、交通劝导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