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8版:永康新闻

文章导航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报告制度“开花结果”

永康擦亮绿色生态发展底色

本报消息(通讯员 赵开浪 记者 章陈波)日前,市民陈女士和家人从永康城区前往大陈村游玩,一路上蓝天白云、稻香扑鼻。“这就是我向往的田园生活。”陈女士一路走一路拍,记录美丽乡村的好生态。

生态环境好不好,老百姓的感受最直接,这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最真实反映。相关数据显示,自今年3月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试点以来,永康实现单月PM2.5连续8个月同比改善,其中最高单月同比改善幅度达27.6%,6月、7月和9月达到历史同期(2013年以来)最佳。

永康在被列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第二批试点单位后,根据“一年试点、两年覆盖、三年示范”要求,自我加压,提出“半年试点、一年覆盖、两年实效”具体要求和行动方案,并设立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5个小组,全力构建大生态、大文明工作局面。

为打好试点工作“组合拳”,永康围绕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突出特色等原则,起草《关于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的实施方案(试行)》,从落实上级要求、传承创新发展、体现地方特色3个维度进行考量,进一步规范报告主体、内容及方式,并统一群众高度关注指标、体现永康特色的先进指标及需要推动的落后指标等各项指标设置原则。

永康决定从2025年开始,由市长在人代会上向大会报告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在永康市人大环境与城乡建设工委主任朱高飞看来,这是一项有力度的监督举措,可以从全市范围很好统筹生态文明建设,而不是单一的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还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按照工业、生态乡镇的分类原则,永康市人大确定江南街道、芝英镇、前仓镇、舟山镇、方岩镇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试点镇(街道)。

在永康市人大的监督助力下,永康制定《章店断面汛期污染强度控制“一点一策”方案》《汛期污染防治应急联动机制》,建立断面水质三级三色预警制度,实施断面实时预警,进一步压实属地治水责任,目前已累计发送预警199条。聚焦农污设施改造,全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提高污水处理效果,达标排放。提升污水厂处理能力,开展“污水零直排”提质增效,城镇污水管网提升改造,分阶段、分类型、分片区解决主干管网老化、功能退化、缺失等问题,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污水处理厂扩建提速,城市污水处理厂五期、前仓污水处理厂二期、龙山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全部完工后,永康市污水日处理能力将提升至29.2万吨。

永康积极推动政府报告事项和人大监督重点的有效衔接,广泛听民情、汇民意、聚民智,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形成“交办—跟踪—反馈”闭环工作机制,提高对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的监督质效。今年以来,永康市人大代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监督6次,提出针对性强的合理化建议12条。

生态环境改善后结出累累硕果。今年1—9月,永康江与武义江交界断面水质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氨氮分别同比下降12%、14%、11%。芝英镇持续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污水零直排”,提高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蝶变跃升。随着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前仓镇大陈村民宿发展迅速,吸引大量上海、江苏游客前来游玩,今年国庆假期20多家民宿家家爆满,共同富裕增添了新引擎。

永康将通过多维度、多层次、多角度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更加全面、深入、真实地了解和评价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展和成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持续擦亮区域绿色发展底色。


网站简介 | 公司简介 | 广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