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6版:乡村振兴

看塘雅“新农人”何以兴农

记者 胡一谦

晨光熹微,金东区塘雅镇万亩良田内,穿梭着忙碌的“新农人”。他们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正以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在广阔田野上播下丰收的希望。

今年以来,塘雅镇不断加强“新农人”培育体系建设,创立“一稻奔富”党建联建品牌,持续深化央地合作、村校联营、村村联建、村与机关部门联建,搭建家门口的“稻田学堂”,培优育强“新农人”队伍,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引凤来栖

多举措广纳兴农贤才

今年年初,在“万亩田园”项目牵引下,有着38年从业经验的中国农垦集团生产总监林桂海带着团队入驻清江村,助力“万亩田园”实现粮食种植现代化、机械化、品牌化,为塘雅镇的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这里交通便利,土地条件优越,相关配套设施完备。我们有信心开拓出柑橘的新天地”。吴文英、王玉银是塘雅镇今年从外地招引来的“新农人”。她们通过柑橘种植项目入驻塘雅,在当地承包了30亩地种植柑橘新品种爱媛46号。据悉,该品种口感独特,融合了耙耙柑的爽口与红美人的甘甜,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每个周末,金华市民余新星总会来到横山村,耕种属于自己的“金田”。为了让更多城市居民体验到耕作的乐趣,同时吸引更多“新农人”加入乡村建设,塘雅镇在横山村率先推出“金田共享”田园综合体项目。该项目整合“共享田园”“共享厨房”“土鸡寄养”等多元业态,已吸引10多名“新农人”加入。

塘雅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倪涵亚介绍,塘雅镇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引入专业团队、创新农业模式以及鼓励游子返乡等一系列综合举措,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与创业生态。今年,塘雅镇更是主动出击,向在外游子发出百余份“归乡纳贤倡议书”,充分利用暑期时段,邀请在校大学生“游塘雅、看变化、谈发展”,用行动展现引才诚意。

铸剑育锋

精心培育催生振兴力量

“以前塘雅镇葡萄市场非常热闹。每年葡萄销售季节,铁路部门还专门在塘雅站延长停车时间,甚至预留12个车厢作为葡萄专用车厢。”回忆起当年塘雅镇葡萄热销的盛况,横山村党支部书记金美新感慨万千。为此,15年前退伍回乡的他下决心复兴横山村的葡萄产业。

“好的品质才能卖出好的价钱,好的品质需要好的技术。”在政府助力下,他带领村干部外出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引进优良品种,同时邀请农业专家和种植大户到村里进行技术指导。如今,横山村的葡萄种植基本实施现代化管理,不仅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药侵染,还大大提高了果品质量。近两年,有8对夫妻选择回乡种植葡萄。

目前,横山村的葡萄种植面积超900亩,全村葡萄产业年收入超2000万元。“现在,我们村葡萄每亩收入超2万元,亩产量提升至4000公斤,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金美新自豪地说。

搭台赋能

创新平台成就创业梦想

“葡萄种得好是基础,卖得好才是关键。”为助力农户拓展网络销售渠道,横山村在“一稻奔富”党建联建助力下,成立“萄”醉横山共富工坊,与中国移动、台州银行、顺丰快递等多家联建单位合作,构建起完整的葡萄产业链,不仅增加了本地村民的就业岗位,也为产业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金美新还带头创办“书记直播间”,带领“新农人”借助直播平台,将优质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95后返乡大学生徐欣欣是从“书记直播间”成长起来的“新农人”。她不仅是乡村带货主播,也是横山村的预备党员、村后备干部。

今年以来,塘雅镇紧紧围绕“一稻奔富”共富品牌建设,通过搭建共富工坊、“稻田学堂”等平台,为“新农人”链接资源,提供学习机会。除了横山村的葡萄,塘雅镇还针对水稻、火龙果、草莓、无花果等特色农产品,设立“稻田学堂”分站,邀请农技员、“土专家”等开设课程,助力地方农产品增产增收。目前,塘雅镇已开展相关课程20多场,覆盖“新农人”1500多人次。